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江市 >> 丽江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丽江地图共同记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读

来源:丽江市 时间:2017-9-29

田间看(老)五中

引入语

有一天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中学的课堂上睡着了。现在经历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阳光照在你脸上,眼睛眯成一团。你告诉同桌,你做了个好长的梦,同桌骂你白痴,让你好好听课…

-摘自网络

母校,你自己可以骂一万遍,却不允许别人说一句不好。

-摘自网络

(老)五中复原平面图

五中,在去我读的时候还是丽江县第五中学,显然这句话已经彻底暴露了我年龄。是的,我在这个大叔的年纪,开始回忆我的中学时代。在丽江县五中改为玉龙县五中之后,不知为何,我们更愿意称其为五中了。这种情结似乎就像对于丽江八中,无论多少年过去,无论学校名字换成玉龙一中还是实验中学,但始终有着一批人就那么愿意称其为八中。而且一说八中转台,几乎也都知道了具体位置。

五中曾经辉煌过,令周边城镇乡村的学子及其父母十分向往。这个表达还不完全准确,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向往也只是为自己的孩子向往。据说当年五中的成绩是在整个丽江拿过五连冠的,令所有五中人替此倍感骄傲。当然这也是听说的,因为在我终于可以到五中读书的时候,那些都已经成为历史,变成学校领导每次站在台上的演讲词了。还有那句一直不断被不断重复的“五中,是金沙江畔的一颗明珠”,至今一直会在我的耳边回响。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五中是我读过时间第二长的学校。我的高中和初中都是在五中完成,起初我认为,这倒也不是我过于执着,而是出于条件的限制。只是后来离开的时间久了,也就不愿这么想了。毕竟,多年以前我的身体和心智是在这里得到飞速成长的。多年后,我竟然还会记得校园的建筑,树木,老师及食堂里做饭大妈的面容,当再想起当年飞奔在球场的时候会莫名的难受。这份感伤就如同:当年班主任在晚自习前,全校班级十五分钟唱歌后所讲的话:“你们现在是学习的最好时光,我是无比羡慕你们”。这就像有些恋爱,分手后才会觉得后悔。那时的我们觉得这句话要么是矫情要么就是谎言,我们是多么的希望自己能赶紧长大,赶紧有工作赚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应该是我们羡慕他才对。当我们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已在多年后,体验到工作后生活艰难,学过的知识派不上用场或不够用的时候,一切已经来不及。然后我们又用同样的话,去告诉我们的身边的孩子,不过他们的想法就像那时年少的我们。生活,就是如此周而复始。

想起当年进五中确实艰难,不得不说作为80中末至90初的人读书确实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在读小学的时候,一些教育法律法规都还没有如今这般健全,加上农村信息不发达,还有宣扬勤工俭学的精神,劳动多,学费贵,体罚多算很常见,记得当时我最帅的一套衣服就是不大合身的校服。不是愤世嫉俗,我早已过了那个年纪。这也并不足为奇,当年父母送子女去上学,临别时候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不听话就打得啦!”没办法,自己的亲生父母都这么说了。那个年代,小学考初中最难,考不好只能到其他学校,你想去好的学校读,那就得读异价生(这里不再赘述),唯一算好的便是听说中专还包分配。好不容易上了初中,啊哈,不包分配了,目标便是大学。这回,考高中难了。“只要你考上高中,你的一只脚就跨入大学了,你的命运就转变了”这是我记得的另外一句话。然后拼命准备中考,等上了高中。啊哈,这回考大学又难了,而且义务教育正式施行了。小学时候课本封面的义务教育,终于在我们高中看到,却没了体会。“大学是什么,大学就是天堂”班主任又如是说。好吧,都读了这么多年,拼了。上了大学出来,就业难了。不过至此我觉得当年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我庆幸当年几乎没吃过奶粉之类的东西。好吧,不该说这些。毕竟五中的校训是“先学做人,再做学问”,这也是我的读书生涯所读过学校里唯一记得的校训。不过至今我才发现,做人是这辈子都学不完的事,学问亦是如此。我连半个校训都没做好,实在羞愧。

其实说到底,如今经常的怀旧与感伤便是从五中开始的。那时候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小伙伴,独自来到所谓的远方。之后每在周末或者假期结束离家的一刻,多数远路生就变得十分痛苦,在每一次道别后又再期盼相聚,甚至有些女孩子在每次离开家之前都会泪流满面。当然对于还不算成熟的孩子,感伤往往不止来源于此。有可能是来自考试的压力,也有可能来自于一些郭敬明之类的小说,而后45度角的忧伤,还有可能就是来自于爱恋藏在心底或者表白后的失败。那时候,还没有贱人就是矫情的说法,也没有什么那些流行的网络用语。用现在的某一段网络上的话说就是:“那个年代,2B只是一根铅笔,菊花只是一种花;那时候,冠希还没有相机,李刚也没有儿子;那时候,小三只是隔壁邻居家小孩的小名,老师还没有丝袜;那时候,猪肉还是白菜价,没有房子也可以结婚;那时候,还有真爱,肚子大了知道是谁的。”不过当时在看过一些青春杂志以及少年烦恼后,有些忧伤却备受推崇。比如当时很多女孩子就喜欢在下课后,站在教室前的水泥围栏边,单手托着下巴,沉静忧郁。

那时候没有MP3,没有手机,镇上唯一的名牌也是来自于啊三娘带来的断码安踏。听音乐用的是卡带和录音机,供电用的是小电池。也不是什么现在南孚电池这样的,当时既想听歌又想节约钱,所以用过的小电池基本都是被咬满了牙印,耳塞基本遭受移花接木。后来也有人使用大电池盒或者独立充电器,不过卡带和随声听已经够笨重了,再加上这些配备就更加累赘了。所以当时离开教室课桌听歌,都不是一件比较简洁和优雅的事儿。因此,托着下巴看远方的山,确实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此说来,在当年暗恋居多表白少的情况也实属正常了。没有手机,就没有如今通话短信聊天app等等,便只能靠传递纸条和写写信了。不过那时传递纸条和写信都是比较有讲究,比如晚自习间莫名其妙就会有纸条扔来。但是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看写给谁的,不是自己的坚决不看,就像是一个忠实的信使。而且必须认真传递,否则哪天自己也需要写纸条,就难传递出去了。再说写信,就更有讲究了,一般都是得用彩色信笺,简称为彩笺。彩笺图案五花八门,有小清新或者浪漫图案,也有明星或者星座的图案,还有香气逼人的彩笺。信的内容一般先有个称呼,然后是“见信佳”三个字,再就是如何如何一见钟情,如何如何一往情深云云。我现在能写这篇文章,大部分还是得归功于当时帮班里的男生们写了无数情信。

要说那时候写情信是充满才情的事,那给老师起绰号那就是富有创意的事了。相信很多人都是干过这件事的,即使有部分人没有亲自起过,但也是跟着其他同学一起附和过的。在那个叛逆的年龄段,起出来的名字千奇百怪,创意无限。有的是根据某老师的讲课说话习惯,有的根据体型,有的根据发型,甚至有的绰号是与其人是毫无关系的。绰号叫久了,往往就会让人忘记真名。某一时间突然偶遇到那个老师,有时都不一定想得起他的名字。自私一些讲,这算是我们青春记忆里的一部分,而且在一篇怀念性的文章里这么讲起老师,确实也有些不妥。不过自从我有的同学毕业后做了人民教师,我才知道其实作为老师,或许多数也是这样过来的,虽然有可能此刻他们也背着不一样的绰号了。世间的很多事,确实很难逃得过轮回。

在那个不安的青春里,我们在五中,一个乡村的完中,这也注定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循规蹈矩。现在跟小孩子讲起从前的事,就像以前我们的父母跟我们讲真实事件,我们当时却只觉得是一个运用了无数夸张手法的故事而已。就比如当时穿的衣服,就比如当时洗澡问题。那时大家条件相差不太大,衣服绝大数都是巨甸街上买的。受生活条件限制,本身衣服不多,再加上自己喜欢穿的也就个别一两件。因此无论冬天夏天每个周末回家,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身上穿着的衣服脱下来,马上洗干净晒着,以能够保证在星期天下午能够穿着去上晚自习。说到洗澡,这确实是当年的条件限制。那个打开水都限制时间的年代里,用开水洗澡就显得遥不可及了。学校有个澡堂,不过我六年的读书生涯中,我就进去过一次。相信很多同学甚至都没有进去过,按当时的条件来说,在农村谈洗澡本就是一个无奈的事儿,在一个农村中的学校就更是了。太阳能和洗澡间都没有普及,洗澡意识还不算强烈,私人空间又极少的年代里。洗澡这件事最多也就发生在夏天假期的池塘里,要是冬天洗个头都算不易了,爱卫生一些的最多也就拿湿毛巾擦擦身子而已,在这个开始懂得爱美和卫生的年纪里碰到了这样的情况,委实尴尬。要说起比这更尴尬的事,便是一直暗恋着一个女孩子,然后鼓足勇气写了一封信,只是没想到在准备递信的时候看到女孩脖子上的汗垢,顿时爱慕之心减去大半。说归说,难说那个时候把信交到对方手里,说不定人家还不答应。

其实说到艰苦,往往叫人记忆深刻,只不过有时候不愿再提起。如果可以从现在花样繁多的生活和曾经简洁的生活中选择,我更喜欢那种简洁,头碰到枕头就能呼呼大睡的生活。不久前去过一趟五中,变化翻天覆地。从前的建筑只剩下了综合楼,在众多新建筑中,曾经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建筑有些老态龙钟的感觉。转眼间十几年已过去,曾经的同学都也散落在了各地。曾经的几年里在同一个校园,如今已经是各种各样的生活和工作。不得不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有些风景有些人,曾经相遇,转身后却有可能此生不再相见。只愿那个远去的风景中,那些远去的人好好的。也愿五中在新的时代里,更加的辉煌。

曾经有个朋友跟我问过一个比较矫情的问题,我也做了矫情的回答。他问:“你会梦见什么,会从梦中哭醒”。我说:“梦到三个情况,我会难过醒。第一,梦见离去的亲人;第二,梦见年少时的初恋;第三,梦见年少的自己飞奔在五中的操场上”。

以下解说仅为个人经历、想法和情感

1.大门

记忆中,五中有两个大门。红色的较新,银色的较旧,两道门相隔不远。后来经常走的是靠岩故村边红色大门,上面瓷砖写着丽江县五中。红色大门几乎没见过关着,银色大门几乎都是关着,多数时候会开着门里的小门。

2.周边饭店

红色大门旁边第一家换过多次老板,往左依次是亚娟家、老志家。厕所后门往右依次是小娘家、大妈家。学校周边是学生改善口味和饭点最自由的地方,有电视和单独炒菜,在里面吃饭的一般是男孩子。当时在一些认真读书的女孩子眼中,那是“坏学生”经常去的地方。当时也经常会上演某个学生因为在小饭店赊账过多,被饭店老板追到学校来。最近去了五中,进了大门口竹林边的第一家饭店,吃了一个冰棍五毛钱。里面坐着一个满头白发慈祥老奶奶,起初以为多年不见从前做饭的阿孃变成了这个模样。后来她告诉我,没有以前自己做的冰棒了,之前做的人都是租给亲戚做的,孙子也在城里买了房,基本不再回来。

大门口左边饭店

大门口左边第一家饭店

亚娟和老志家饭店

3.竹林后边的草坪

大门进去,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右边是综合楼,左边依次是水沟,(金)竹林,草坪。竹子长势极好,一个原因是在沟边,一个是在劳动课时浇过大粪。竹林左边边很久以前是草坪,连同教师宿舍前面的是三块。草坪中央都有一个贴着条形白色瓷砖的圆形水池,后来每个班的课程表里安排了三节劳动课,于是把草坪挖成了鱼塘。那时我们班的劳动课安排在星期五最后三节,每到劳动课,那是我最开心的事。因为即将周末,周末可以回家。

4.综合楼

很多学校都有逸夫楼,五中却没有。在五中,四层的综合楼算是一个地标建筑。在当年师生眼中,是学校所有楼房中最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里面有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画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等。虽然这些教室很多人到过的次数屈指可数,也遮挡不住综合楼的现代气息。后来综合楼右下边三层改为教室,让其他教学楼的学生羡慕不已。

综合楼正面

综合楼背面

5.教师宿舍

教师宿舍两栋姊妹楼在一起,楼前均有水泥桌子。教师宿舍楼(一)前是草坪,台阶边花台里栽有银杏。教师宿舍(二)前是柏香树和花台,后面是教师厨房和食堂。当时多数学生觉得教师食堂的菜更加可口,都纷纷跑来打(买)吃,后来教师食堂关门,原因不知。后边便是所谓的澡堂,不过基本荒废,好多同学几乎没到过。再后面就是顺着台阶往上,可以进山庄。山庄较为神秘,里会住老师,到过的学生寥寥无几。

教师宿舍楼(一)

6.综合楼边小门

因为银色大门不经常开,一般近路生和晚上到天边看书的学生经常通过综合楼边小门出入。不过有时候小门也会被上锁。

7.圆形喷水池

五中一个比较独特的景点,在综合楼前,有时候会喷水,也有学生在打扫卫生时爬上去打水,后来几乎没见过有水。旁边还有一道水泥水池,不记得曾经有没有水,只是后来被拆了。

圆形喷水池

草坪和拆除的水泥池

8.黑板墙

从(老)大门进去,往右有两个花台,花台里栽着棕皮树。在过去点就是一块长长的板报墙了,欢度节日和开展活动时内容会有更新。当年大门往这边开的时候,应该是展示学校风貌的名片。在读初中时,经常看到高年级同学拿着尺子彩笔出黑板报。于是心想等我上高中了也能在这里出黑板报了,没想到我读高中时这块黑板报基本因为老大门不开而荒废,直到毕业,我也没在上面画过一笔。

9.小黑板

教师宿舍(二)靠食堂边有个小门,小门台阶边有一块小黑板。小黑板是五中最受







































白癜风哪里好
如何根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gr/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