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江市 >> 丽江市古人 >> 正文 >> 正文

云南旅游百科丽江两大姓氏到底先有木

来源:丽江市 时间:2017-10-28
医院订阅哦!   自年忽必烈南征大理经过过丽江时,授木得的先祖阿良为茶罕章管民开始,到雍正改土归流以后,历经四百多年,丽江地区都在木氏土司家族的统治下。因此,当时的文人名流把它称作“世土”、“世官”、“世政“。   知府木公也说自己的祖先“世守”丽江。木氏领主不仅是土地的拥有者,也占有附着于份地上的生产者农奴,而且还掌握有规模相当、有众多庄奴的庄园,在边界上设立关卡,没有木氏土司的允许,任何人包括朝廷派来的官员,都不能擅自出入。   木土司所居住的府邸阁楼华丽无比,“拟于王者”,成为了盘踞与滇西北地区的诸侯。作为丽江军民府的知府木氏,既管军队也管农民,并且把他所统治的农奴成为“和”姓。用姓氏来区别官与民。木公《述怀诗》中有“四郡齐民一姓和”,并自注曰:“所属四郡齐民通姓和”。   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丽江“止分官民二姓,官姓木,民姓和,无他姓者”,不仅土著百姓通姓和,就是外来入籍的人也必须将姓改为“和”,所以,至今人们一直把木、和两姓当做丽江纳西族的本土姓氏看待,并有各式不同的说法流传,有的还写在之后的诗文中,比如“和”姓的传说:原来和、木两姓都属于下层的百姓,后来木家坐了知府职位,让广大百姓戴上帽子,背上箩筐,为木家去干活,就成了木子头上加一撇,再加上一个箩筐的“和”字,而有木家委派去管百姓的,比如维西的后来女千总禾娘先祖,只有木字上面加了一撇,而没有口,所以姓“禾”,用此来区别管理人员与农民。   对于丽江的姓氏还有很多的故事,比如木氏土司统治丽江时不修建城墙,因为修建城墙后便成为了“困”字,不利于木氏这样等等的传说与故事。当然这些传说大多都是望文生义,但是不得不说是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官姓木、民姓和”的阶级统治内容。实际上,就木氏来说,是父子连名和汉式姓名并用的,但是对属下的农奴或是百姓却实行“通姓和”的统治管理。   然而,根据《东巴经》和一些相关的史料记载,“和”姓的使用远远早于“木姓”,主要根据有三点:   一、《创世纪》所记载,纳西族祖先崇忍利恩五传至高勒趣一代的时候,分为树、叶、梅、和(束、叶、买、何)四支,分布在金沙江南北地区,树、叶、梅、和石古代纳西族的四个氏族的名称。木氏家族自认为是叶氏的后裔,这里提出是自认为,是因为没有任何证据可言,今天的丽江、维西、宁蒗仍然能够找到树、梅、和氏的后裔居民,当时实行父子连名,没有汉式的姓。“和”姓应当与以上的“和”氏相关,也可以说“和”是由氏族名称演变而来的姓氏。   二、根据元代志书记载,元朝军队南征永宁和丽江的时候,永宁有泥月乌后裔和字迎降,和字是巨津蒙醋醋的后裔,因为和牒、和失战死,所以和字出城投降,从这里可以看出“和”作为类似汉姓的使用至少比“木”姓早了一个朝代。《东巴经》中有和氏族共二十四族的说法,明朝时期,丽江地区留有七和、八和、九和、十和、(后被该作为“河”)的村名,这些地名早起应该与“和”姓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木氏宦谱》中记载,木得的曾祖阿良阿胡的正房夫人是白沙羡陶氏和挥的女儿;木得本人正房夫人是照磨所三必村和略哥的女儿,木得三十四岁的时候生了阿初,到了明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朝廷下令赐“木”姓,那时候的木得已经是七十一岁的高龄了。

  从以上几点看来,丽江地区姓氏的使用“木姓”应该晚于“和姓”。

长按上方







































北京白斑病医院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gr/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