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激励我继续前行
——记云南省第六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宗宁
他是一名让病人可信、以命相托的医生,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他爱岗敬业、医德高尚、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把解除病人疾苦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他处处为病人着想、精心诊疗每一位病人、尽力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从不接受病人的红包和好处……,他就是第六届云南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陈宗宁。
无怨无悔的从医路
今年43岁的陈宗宁,自年走上工作岗位至今的19年里,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年四季,兢兢业业。他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忠实履行工作职责,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在科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尽心竭力带领和团结同事做好各项工作。年,陈宗宁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作为科室主任,他把建立一支团结拼搏、努力进取、业务一流的团队作为努力方向。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奋发向上。他以身作则,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病房,最后一个回家,只要病人需要,不管白天黑夜,随时到病人的床边。
陈宗宁在为人民群众治疗疾病的同时,坚持向人民群众宣传疾病预防知识,他每月都要抽出时间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在乡村、病区、社区、企事业单位、广播电视台等地方,随处可见他的身影,都有他的听众。尽管从备课到讲课付出很多心血、从医院到讲堂走过很多路程,终日劳累,但他无怨无悔。每年带领科室团队组织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和高血压日义诊,宣传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理念。
乐于奉献的好医生
陈宗宁热爱本职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就连节假日都很少休息。作为科室主任、高年资医师,为了既不影响门诊工作,又能指导病区医师对住院病人的诊治,他经常提前半个小时甚至是1小时到病区查看新入院病人、疑难复杂病人和危重病人,中午或下午在门诊下班后再去查看危重、疑难病人,指导年轻医师进行各项诊疗工作,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年2月的一个夜晚,接到迪庆州香格里拉金江乡卫生院的求助电话,乡卫生院接诊到一名83岁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患者生命危在旦夕。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陈宗宁率领科室的几名医生连夜紧急驱车翻山越岭,穿过金沙江赶赴藏区金江乡,经过抢救,患者当即神志清醒,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医院,陈宗宁与全体医护人员全力配合,手术顺利成功。患者被送进病房,家属悬着的心落了下来,露出了笑容。
这只是多年来,陈宗宁在上百次的抢救中,一个平常的手术而已。陈宗宁往往是上午8点进手术室,晚上11点才能走出手术室,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为18例病人做手术,在X光环境下,还要穿上重达30多斤重的铅衣,所以每次做完手术,陈宗宁说都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通常是焦虑感大于成就感。曾经还经历过在手术台上心脏数次停止跳动的病人,“浪费一秒钟就可能失去一条生命”,所以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每次争分夺秒的抢救过程让他一辈子难忘。
年一个凌晨,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了陈宗宁熟睡的一家人,科室收到急救中心送来的一位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梗的患者,患者生命征不稳定,需要紧急抢救。陈医院,途中电话调度二线医务人员及导管室待命。查看患者后发现该手术风险极大,陈宗宁与患者家属经过简短的沟通后,患者被送进了导管室,通过心内科团队通力协作,患者苏醒了。老人之子拉着陈宗宁的手,哭着对陈宗宁说:“谢谢您,陈大夫,谢谢您!今天要不是遇上你这么负责任的医生,我父亲的命恐怕就没有了,你真是我们家的恩人啊!”这也只是多年来,陈宗宁在心血管内科的履职生涯中一个普通的缩影而已。
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严寒酷暑,一个个急促的电话,让他一次医院;一个个会诊通知,让他一次次奔走在危重病人会诊的途中;多少个中秋节、多少个除夕夜,千家万户团圆时,他在为解除病人疾苦而忙碌;多少次父母的守望、多少次孩子的期盼,都被他遗弃在抢救患者的紧张中。无论是年的“SARS”还是年的“甲流”、年的“手足口病”防治,医院专家组成员,陈宗宁在搞好日常医疗、科室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到随时等待召唤,随时应诊、会诊、出诊,从不退缩。
丽江及其周边地区属于云贵高原高原山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较多而且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落后,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条件早期发现及治疗,导致其确诊是已经失去手术时机。这成了陈宗宁及他的同行们的切肤之痛,自年初开始,在云南省青基会及丽江市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医院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义诊活动。陈宗宁及其同事携带医疗设备,跋山涉水,足迹遍及丽江鲁甸、七河、黎明、光华、拉伯、永宁等贫困乡村实施先心病义诊活动,筛查先心病患者。通过努力,筛查到了二十多名适合做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手术的患儿并给其中的十六例患儿成功实施了免费手术治疗。开展“希望‘心’生命救助计划”,为丽江先心病患儿托起了新的生命。该项目总共实施了三期并计划继续实施下去。
德技双馨的带头人
“医生的一秒钟,就是病人的一辈子”。对于一名心内科医生来说,这句话更是有着特别的意义。陈宗宁坚持认真钻研业务,及时了解他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努力把适宜先进技术应用到临床工作中。近十年来,他和他所带领的科室在我市率先开展或推广新技术10余项,冠脉造影,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先天性心脏病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冠脉压力导丝技术,临时、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经皮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等现代诊疗技术的开展与推广。同时,积极与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沟通,在我市举办了3期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5期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邀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到我市授课,来自本市四县一区的医务人员及大理州,迪庆州累计学员达人次以上。
针对我市广大的基层医务人员技术参差不齐,部分乡村医务人员受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限制,无法及时有效的接受现代最新医学成果并将其转换为临床一线技术的遗憾,陈宗宁组织科室技术骨干编写了《医学指南基层解读》一书,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将最新医学指南与资讯以基层医师的视角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并配上简洁实用的健康教育处方,简洁明了,深受广大基层临床医务人员的欢迎。
在积极学习先进医学知识的基础上,陈宗宁完成了《世居高原纳西族与汉族窦性心率分布调查研究》的科研项目,主体论文被第19届北京长城国际心血管会议评选为优秀论文并应邀到北京进行了论文大会交流,同时该科研被评选为年丽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年,论文《冠脉导丝断裂取出技术》在广州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上作大会现场口头交流并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二十余篇国家级、省级学术论文,其中有11篇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作为编委参编心血管病学专著五部,主编专著两部。临床工作中一直追求科级创新,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在丽江首先倡导心脏起搏器的生理性起搏――右心室室间隔起搏,使我市心脏起搏器的治疗获得突破,科研课题《右室室间隔起搏的临床应用研究》的英文摘要threerightventricularseptumpacingcaseandrelatedarticlereview被年第20届北京长城国际心血管会议收录并被美国《ClinicalCardiology》杂志录用,年被评为丽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室年完成的科研《丽江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及对策》获得丽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科室有5项科研成为丽江市科技局科研立项项目,陈宗宁还承担着云南省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一项,带领科室团队参加国家12.5重大专项临床研究两项。
陈宗宁始终认为,医学是一门严谨细致的科学,手术刀稍偏移,用药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危及生命。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到昆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专业,年开始攻读昆明医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年通过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资质考试。
“责任心决定了医生在医学这条长路上能走多远。”陈宗宁常常在交班会上对科室的年轻医生这样说。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使得他总是能够细致的观察病人,慎重的制定治疗方案,深刻的总结诊疗经验。经他亲自抢救或指导救治,数不清的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患者获得了成功治愈;他医院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人得到确诊,这些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长期误诊患者的确诊、疑难病人诊治思路的理清,无不印证着陈宗宁对病人的负责,对工作的严谨、细致、认真,无不印证着他医疗技术的精湛。
近几年来陈宗宁的事迹传遍了千家万户,先后获得“丽江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丽江好人”,“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丽江名医”等多项荣誉,很多人认为他已经是个名人了,但陈宗宁不那么想,他始终看重的仍然是自己医生的这个身份。他觉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和他本人工作的认可,将激励他继续在医学之路上前行。
丽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
来源:图/点击丽江 文/医院
编辑:余世伟
微博:文明丽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gr/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