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较长,请搭配歌曲食用
丽江,一个在文学作品里被许多作者描绘成“时光柔软,岁月静好”的地方,一个被众多游客评价为开发过度,商业化,充斥着艳遇和酒托的地方。毁誉参半的丽江,到底有着怎样的面目,又有着怎么的故事?
出发前参考了诸多游记和攻略,制定了详尽的路线,可事实证明,像我这样喜欢磨蹭又爱瞎转悠的游客,在行程上就不用过于较真了。走走停停,兴之所至,发现有趣好玩的事物,不正是旅行中最大的乐趣吗?
三月的最后一晚,我们乘坐火车从昆明前往丽江,在卧铺车厢摇摇晃晃一晚,次日清晨七点多抵达丽江站。4月初的丽江,昼夜温差极大,穿着毛衣和大衣的我仍在下车时打了好几个寒颤。
到达丽江古城时大约早上八点,清晨的阳光柔和温暖,路边的垂柳随风摇摆,柳絮满漫天飞舞。在路边早餐店吃过早点,几步就到了预定的客栈。
清晨的客栈
客栈一角
疲惫的我们在房间休息了整个上午。拉开窗帘,发现对面屋檐中间盘踞着像猫一样的东西。莫非是什么古代神兽?可这神兽为什么远远望去有挺呆萌?后来才知道,它叫瓦猫,用陶制作而成,张着大嘴,尖牙外露,面目狰狞凶猛如虎;体态却轻盈优雅似猫。当地人将其置于屋顶之上,做辟邪镇宅之用。
狰狞的正面
关于瓦猫,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九头妖魔要吃千人的心肺便可横行天下,当他正准备吃第一千个人时,此人家养的数万只猫惊恐万分,跑到房顶的四角不敢跳下,便蹲在房檐的四角,谁知妖怪一见猫的面孔,便浑身发抖,转身逃去,此后人们总爱把猫头放在房子四角的位置上,以阻挡妖魔对人的袭击。
我们居住的客栈,注意看屋顶的瓦当和呆萌的瓦猫
隔壁客栈屋檐上的瓦猫
午后的丽江,炙热的阳光融化了清晨的寒意,空气也格外干燥。沐浴在古城的阳光里,偶尔可以见到当地的纳西族居民背着竹篓经过,他们大多面色黝黑,身形瘦削。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由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古镇迁至现狮子山,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大研古镇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是“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
古城由无数条街巷纵横交错而成,街道皆依山傍水而建,每一条街道都像一副画卷,画里既有西方油画中的绚丽色彩,比如蓝天白云,繁花绿树,又有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情写意,比如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画卷里也充满着人间烟火,比如客栈门口大红的灯笼,鳞次栉比的商铺,热情吆喝的店主,以及趴在店门口懒洋洋晒太阳的猫猫狗狗们。
在五一街的88号小吃店吃午饭,我喝到了向往已久的汽锅鸡汤,男朋友吃到了心心念念的丽江粑粑。吃完午饭开始正式在古城漫无目的地闲逛,我的主要项目是:吃零食+逛各种店+发现有趣事物+拍照,男朋友的主要项目是:吃零食+劝阻我在景区冲动消费(当地的饰品和衣服的确是漫天要价)+给我拍照(大部分都丑到不能看)。由于零食种类太多,饭量有限,很遗憾不能全部品尝。强烈推荐烤豆腐,外脆里嫩,撒上胡椒和小葱,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左起:汽锅鸡,水果酸奶,烤豆腐
注意看天上的泡泡
在某条街道上看到了一堆五颜六色的祈福木牌。上面有很多游客的留言,大部分内容都是保佑家人平安,自己脱单,早日发财之类,只有下面这条让我印象深刻。中文大意是:你有自己的思想,你有远行的能力,你可以驾驭你选择的任何一条道路。这样自信而独立的言论,可以说是对每一个渴望远行却始终徘徊在原地的人最好的鼓励了。希望自己也能始终如同这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重新出发的勇气。
我们在迷宫一样的古城里四处转悠,天色慢慢暗下来,我才想起猛然今天还要去狮子山和木府,赶到木府的时候,已经停止接待游客了,只能在外面观赏一下华丽的土司宫殿。不知不觉走到了一所小学门口。学校的外墙上分别用东巴文字和汉字写着纳西族的一些民谚。据说东巴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至今仍在当地民间使用。又被称为“纳西象形文”。不看汉语翻译,你是否能猜到这些象形文字的意思呢?
学校外墙上的东巴文谚语
拍摄于一家黑山羊火锅店内
在去吃晚饭的路上,偶然走到一家专门卖东巴纸的店铺,店主是位高个子的年轻小伙子。他向我们介绍到,东巴纸以天然树皮为原料,所以制作出来的纸张特别厚实,防虫抗蛀,可以在自然环境下保存近千年而不朽。由于制纸的工艺特别复杂,一张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制作而成。我买了一个小本子留作纪念,价格是60元。
植物的纤维清晰可见,但并不影响书写的流畅
夜幕下的四方街,如同一个露天舞台,帷幕拉开,演出开始。瞧,客栈和商铺外高高挂起的灯笼,成了舞台上最先亮起的灯光,大红的颜色将夜晚的街道点缀得喜庆热闹。紧接着,舞台上出现了众多的餐厅和酒吧,此时正是他们的营业高峰期,一些网红餐厅外聚起了众多慕名前来用餐的游客们;听,舞台上出现了声音,那是餐厅和酒吧里传出的歌声,游人们的欢笑声,还有觥筹交错的碰杯声。美食,音乐,灯光,啤酒,各种元素碰撞在一起,将街道上原始的烟火气和后来居上的文艺小资氛围,通通融入黑夜里,使古城绽放出白日里没有的光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此时天尚未全黑,天空仍是蓝色
天已黑透,街道上的河水不分昼夜地流淌
白天的丽江古城是不加雕饰的民间少女,穿着色彩明亮的民族服饰地在蓝天白云下爽朗一笑;夜晚的丽江,是别具风情和魅力的女子,走近了才能感受到她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多半来自于那些热闹的酒吧。
想起老狼的民谣《月光倾城》
在客栈老板的推荐下,我们去了一家叫“云集”的酒吧,大约是“云集四方游客”之意。在古城众多的酒吧里它并不起眼,装修也相当简朴。酒吧一共两层,面积不大,一楼已坐满观众,只剩二楼的位置。舞台上的乐队正在表演,唱的是超载乐队的《完美夏天》,这首老歌瞬间抓住了我的耳朵,也就不再介意二楼那不够宽阔清楚的视野,选了看台位置,点了。(这里的卖80元一瓶,服务员大方地给我打了八折)。在酒吧的烟雾缭绕中,我注意到右侧墙壁上的黑胶唱片和音乐专辑封面。
Beatles,MJ,MarilynManson,Adel....
玛丽莲.曼森年专辑《Lestweforget:thebestof》
音乐声再次响起。乐队的主唱,吉他手,鼓手,人人都有一把好嗓子。他们唱民谣,唱摇滚,唱朴树的《平凡之路》,许巍的《蓝莲花》,崔健的《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一首又一首的经典曲目信手拈来,乐队成员配合默契,现场气氛热烈如小型演唱会。
一轮唱罢,一个留着齐刘海学生模样的小女生出现在舞台上,旁边的乐手介绍道这是店里的老板娘。年轻的老板娘和大家简单互动后,唱了两首歌。第一首是《乌兰巴托的夜》,这首歌挺有难度。我最喜欢的版本来自谭维维,空旷辽阔,荡气回肠。老板娘则是小家碧玉般的柔和婉约,气息从容沉稳。第二首《夜来香》,我喜欢的王若琳版是慵懒随意的爵士唱腔,老板娘的演唱灵动活泼,声音清脆软糯却又带着一股劲儿,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意思。
短暂的中场休息后,吉他声响起,穿蓝色卫衣的吉他手唱了一首万能青年旅社的歌。
酷似万青的声线,开头平静压抑的叙述,中间悲凉高亢的过渡,再到副歌绝望愤怒的嘶吼,以及末尾的乐器Solo,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在我看来是全场最佳,亦是丽江之行的最大惊喜。
这首歌的词写得特别好,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
傍晚6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
如此生活三十年年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在八角柜台疯狂的人民商场
用一张假钞买一把假枪
保卫她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忧伤浸透她的脸
河北师大附中乒乓少年背向我
沉默的注视无法离开的教室
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回客栈的路上,酒吧街上的热闹喧嚣渐渐散去。月光皎洁,水波温柔,有小虫在角落鸣叫。走过丽江的白天与黑夜,我不是归人,只是个过客。
----------------------------------------------------------------
想听更多好玩有趣的故事,快扫描下方白癜风的饮食影响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gr/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