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江市 >> 丽江市车站 >> 正文 >> 正文

丽江凉粉歧视指南

来源:丽江市 时间:2017-10-18

丽江人对于凉粉的鄙视链,是从豌豆凉粉、蚕豆凉粉开始的。

“当然哈,我也不是说豌豆凉粉、蚕豆凉粉不好吃哈,本身从原材料上来说就有差异。”某位丽江姑娘斟酌着这番话是否又会引发一轮丽江人民撕逼大战,然后捋了捋前额的头发,“也不是不喜欢豌豆凉粉,就是,嗯,youknow,鸡豆凉粉才是最好吃的。”

“我要来丽江旅游了。求推荐几家好吃的!”

不管你是土生土长的丽江人,还是在丽江生活了一阵子的外地人,这个问题一定是你挥之不去的梦魇。

丽江的美食,真的太难具体言说。

它们散布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甚至随着老板的心情出现,再消失。即使是在失眠的午夜、电影散场的凌晨,你的胃也绝对会有这个小城的陪伴。运气和耐心,就是遇见这座城市美食的不二法宝。

所以,那些攻略式的推荐,让人心中一下子就为难了,甚至有些迷茫:这么多好吃的,我推荐什么好啊?

纵然回答有万千种“个人私藏”,但鸡豆凉粉绝对位列其中。

没有人知道现在的丽江究竟有多少个凉粉摊子,也许每一个在丽江生活的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家。因此,一条隐秘复杂的鄙视链悄然建立。

1

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凉粉已经成了丽江的名片,尤其是鸡豆凉粉。“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是否有好吃的凉粉。”

拥有一张去往丽江的机票或者火车票还不叫到了丽江,买了一堆景点附近各式各样打着东巴文化旗号的义乌小商品,穿上浓郁民族风的裙子在古城拍个照也不叫到了丽江。只有一碗撒上韭菜、花生碎、萝卜丝,浇上油辣子、花椒油、酱油和醋的鸡豆凉粉端到跟前,游客们才会感觉到双脚真正踏上了这片热土。

也许每个城市都有这么条巷子,本地人从来不会去吃,但外地人蜂拥而至。在北京,它叫南锣鼓巷,在青岛叫劈柴院,在成都叫锦里和宽窄,在丽江,我们管它叫四方街和五一街。

而大多数游客选择吃凉粉的地点,就占据在丽江古城四方街、五一街等最明显的位置。这些小吃店往往还不是专职卖凉粉的,烤肉串、包浆豆腐、稀奇古怪的虫子和五颜六色的团子才是主流。

游客们在热情的吆喝声里买下一碗被称之为“暗黑料理”的鸡豆凉粉,然后拍照,发微博,发朋友圈。路过的丽江人看见,往往会“哼”一声走开,心想,这也能叫凉粉。很多人虽然已经搬离了古城十余年,依然对城内每一间凉粉店如数家珍。

2

丽江人对凉粉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凉粉在丽江人眼里不是上得了厅堂的大菜,喜宴,生日宴等等的场合里是见不到凉粉的身影的。通常是不想做午饭了,去跟小区门口的阿姨那里端上两小盆凉粉回家,凉拌,配上一个粑粑,一杯茶,午饭就这么解决了。

但是又没有一个民族能像丽江人这样,在凉粉上费劲心思。在鸡豆变成凉粉的每一道工序里,丽江人就开始迫不及待地食用它——先是凉粉汤,然后是热凉粉,凉粉,凉粉锅巴,夜晚凉粉皮还要被输送至全城的各个烧烤摊,切片晒干是干兰片,还有冻凉粉干......

而凉粉,从原材料来分,有鸡豆凉粉、豌豆凉粉、蚕豆凉粉;从地域来分,又有大研镇的鸡豆凉粉,石鼓凉粉,巨甸凉粉,宁蒗凉粉,永胜凉粉。但是提起凉粉来,丽江人心里的第一反应始终是家门口的那一碗凉粉。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个卖凉粉的老奶奶,是从古城里嫁过来的。她那一碗鸡豆凉粉,基本承包了村人的胃。她的凉粉摊前人永远挤得满满当当,甚至还有江对面的人,特意在赶集天过来她那里吃凉粉。

她握着菜刀迅速片着凉粉,哒哒哒切成粗条,装碗,抓上一把萝卜丝混韭菜,“啪”摆在食客跟前,顺便和周围的人谈笑风生,还要回过身翻一下锅里的煎凉粉。每次见我,她都会片下巴掌大的一块厚凉粉,撒上盐,递给我。

和村里其他人的凉粉比起来,似乎连她的佐料都格外讲究,麻子盐,韭菜,萝卜丝,酸菜,花生碎.......

3

如果要给丽江人最喜欢的凉粉摊打上几个共通性比较高的标签,那恐怕就是“苍蝇馆子风格”、“没有装修的装修”、“卡卡角角”、“老板霸气”,“三轮车”。所以,这样的凉粉摊只有丽江本地人或者在丽江住了超过两年的外地人才知道。

他们是每个丽江人心中的私藏,只会带最亲密的外地朋友来吃,并且在介绍的言语中不禁会流露出一种“哥(姐)可是很懂鸡豆凉粉”的炫耀。因为是自己的心头好,吃完还必须要朋友保证,“不许带其他人来这里吃。”

这些凉粉摊,通常隐藏在菜市场的卡卡角角里,马路边上,或者骑着三轮车游走在小区和村里。“孃孃,要两碗煎凉粉,要煎黄一点。”“孃孃,炸洋芋一份,煎凉粉一碗,多放醋,不要味精噶。”.......没有人能知道阿孃是如何记住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点单。

煎得两面焦黄的凉粉通常都静静呆在平底锅里,阿孃要一边照顾着灶上的小锅米线,一边煎饺子,还要记着这些食客稀奇古怪的要求,但是她愣是有本事把凉粉煎得刚刚好。

明明一碗凉粉端上来,看着毫不起眼,韭菜和萝卜丝歪歪斜斜堆在上面,底下是红亮的油辣子和佐料。但是拌开后,红油的辣和香裹挟着凉粉的焦香和清脆,热腾腾地下肚了,醋恰好中和了些许油腻,舒畅到让人觉得全身的毛孔都打开了。

吃了那么多煎凉粉,油辣子都始终不如这位阿孃的到味。

“你出来吗,我们去吃凉粉,那家店你找不到。”

丽江人只对本地的朋友发出这种邀请,来享受自己私藏的那一碗凉粉。丽江人觉得外地人是不懂的,不懂这些犄角旮旯里专属丽江的烟火气,不懂那一碗煎得两面焦黄的煎凉粉里暗藏着的人生百态。

他们没有灵魂,他们只知道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买义乌批发小商品,发微博和朋友圈。

丽江的那一碗鸡豆凉粉,是生活滋味的浓缩,如果还能鼓起勇气坐在嘈杂的菜市场里吃一碗凉粉,证明你还没被生活逼到最黑暗的角落。

没有谁能做到吃完凉粉还能哭一场。

除非,是好吃哭了。

其实凉粉不就都一个味儿?

文/微丽江专栏作者寸小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丽江原创]转载请告知并获得允许

主办: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承办:丽江读本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cz/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