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艺▏丽江地图▏风物▏明子
[明子]
去年年边,到农贸集市购置年货,忽见一捆色如琥珀、清香怡人的明子,心下甚是喜欢。虽然我已经远离土地,远离火塘,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钢筋蜗居中,但这并不妨碍我将它带回家,放在书房,给满屋书味添一缕山野之香。草木有情,山水趋灵。江上清风,山间佳木,闻之为声,目遇成色,亦为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明子,即松明,引火之物。“松明”之名,应是取“自松树,能照明”之意,而我们的方言里将之唤作“明子”,就像母亲唤出的你的小名,自然简洁,寓意美好而又不失自然之气。明子,这个活在我们方言里、融入我们生活中的风物,名字里就透着喜人的鲜活与机敏:易燃耀眼,像我们雀跃欢闹一擦即燃的童年,又如水浒好汉霹雳火秦明,急性子又暴脾气。
明子并非这个时代金沙江边独有的风物,神州大地上,四处能见它的影子,诗词歌赋里,字句都有它的韵脚。明代陆深的著作《燕闲录》里的记载就被广泛引用:“深山老松,心有油者如蜡,山西人多以代烛,谓之松明,颇不畏风。”而关于“松明”的诗句也不在少数,最妙趣横生的当数大文豪苏轼写的《夜烧松明火》,“岁暮风雨交,客舍凄薄寒。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快焰初煌煌,碧烟稍团团。幽人忽富贵,繐帐芬椒兰。珠煤缀屋梢,香?流铜盘。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那日初读此诗,逐句解读,津津有味,后有一句“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百思不得其解。正默然思量间,忽见标题一个“松”字,福至心灵,不禁莞尔——“松”字拆开,就是十八公。这和我们江边,将“酒”唤作“八加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写到这里,我忽又想到,如果非要找一种风物来形容苏轼,我会选择将苏轼比作松明。苏轼如松明,有品格,虚怀幽香;有才气,心有松脂;有脾气,烈性敢为;有气节,韧骨坚实。他是长江的另一道赤壁,他亦是山野的另一方松明。
关于明子的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在童年。大概是九十年代初,那时拉马落,古朴但闭塞。村里刚通上电,大爹家只有一盏瓦数很低的灯,挂在堂屋外的门梁上。灯光时暗时熄,照明难明,只让黑夜更黑,快断气一般,真叫个“回光返照”啊。我兄弟两洗完脸脚回屋睡觉,但那屋没灯,母亲便点一大根明子,置于地上,为我们铺床。我借着松明火用影子作怪,或者伸手去抓从燃烧的明子身上飘出的黑丝线,抓到了,打开一看,一条细小的蚯蚓印在手掌里。
明子燃烧是一种什么样子呢?苏轼一句顶一万句,写得入松木三分,沧海巫山了。松明颜色或琥珀,或淡红,松愈老,颜色愈深。有诗人用“麒麟红”概括之。琥珀还算常见,但神兽麒麟大家都没见过啊,怎么想象?不要急,没见过麒麟飞,总见过黑猪跑吧,腌制多年精瘦腊猪肉你肯定吃过不少吧。就是那色!明子点燃,快焰煌煌,碧烟团团。因油脂多,明子易燃,燃烧时会有松脂和香味流出,油脂下滴,铜盘接之,清香上飘,帐芬椒兰。
明子是乡野之物,若借以传意,最适合抒发隐逸幽情。宋代梅尧臣诗云:“野粮收橡子,山屋点松明”,同时代的陆游也将松明入了《道室杂题》一诗:“勘书窗下松明火,采药西头檞叶衣”。两位诗人身处陋室,松明取火,却安贫乐道,悟言一室,写诗怡情,让松明也有了隐逸之气。松树又易长寿,长于山崖,百年不老,自然深得仙道隐侠的喜欢,仙风道骨,传唱人间。
注:文中图片均摘自网络
黄立康
师者四色血拉马落上江士旺
青涩已老丰腴未至辜负酒胆诗心
丽江文艺特约作者
丽江文艺
如果,你的梦里有丽江。那么,这一定是个文艺的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cz/3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