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江市 >> 丽江市车站 >> 正文 >> 正文

他记录了1947年以来的丽江,这样的场景

来源:丽江市 时间:2018-1-7

“我用照相机反映社会,记录民生,为历史存照。让同胞能寻找往日美好生活的记忆。我不是摄影家,也不是艺术家,只是一个用相机记录历史者。所以我从来不用摄影技术改变画面,而是客观地拍摄。

真实是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最美的。只有这种美才能留世。”

吴积仁先生回顾60年摄影生涯

吴积仁生于年丽江古城大石桥旁的一个纳西族家庭。年初中毕业后在一个照相馆里当学徒,每天的工作是到河里漂洗照片,这也是他与照相结缘的开端。年吴积仁跟随马帮步行18天到昆明,在一家旧货市场买了一架德国产的开合式罗兰福相机,从拥有这架相机,吴积仁先生开始了长达60多年的业余摄影生涯。

《写照丽江——“活档案”60年存档》摄影集由吴积仁摄影,和钟华、周荣新撰稿,于年出版。本文遵从吴老意愿,从摄影集中摘取部分内容,展示丽江的历史、风俗、风景,过去和现在。

40年代至50年代

▲年,丽江县设立“扫盲办公室”开展扫盲工作。图为一个小学生教几个要下地的农村妇女认字。

扫盲在解放前,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压迫剥削,没有上学读书的条件,因此绝大多数人都是“睁眼瞎”的文盲。为改变这一状况,新生的红色政权开展了“扫盲运动”,以便人民当家做主,参与国家管理和建设,于是或开办夜校,或在田间地头置黑板,对各种年龄段的人带有强制性地开展识字教育。

▲这是放映员在安装电影胶片

第一代电影放映队年,云南省电影放映大队89队下放丽江,成了丽江县第一代电影放映队。

▲这是一位纳西老太在打辫子

打辫子纳西族是远古时期牦牛羌的后裔之一,古时,喜将牦牛尾、须编入发辫,以起到粗壮、黑亮的审美效果。随着服饰改革,“辫子”引申为纳西族妇女衣服上的服饰,领褂的前襟上、女袄的后摆上、背后的七星上,都要缀上辫子。

▲几位纳西老年妇女在打纸牌

打纸牌年轻时她们顶起一家人的生计,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今老了,她们空闲下来了,有了闲情逸致玩自己喜爱的纸牌。

银匠纳西人崇尚银器。银手镯、银戒指、银长命锁等等,除了装饰之外,还被视为吉祥之物。银碗、银筷等,则作为珍贵的象征。如今银器市场兴盛,但精湛的银匠手艺却不复从前,像这位老师傅已经是寥若晨星了。

▲这是一位老师傅正在打制铜器

打铜铜器在纳西人家使用广泛,铜火锅、铜脸盆、铜火盆、铜茶盘、铜桶、铜瓢、铜盆等等,都是传统的用具。昔日儿女出嫁,要有一套铜器家私作为陪嫁。因此,纳西铜匠多,工艺精湛,他们制作的铜器远销藏区,很受欢迎。而今,行业萧条,后继乏人,令人堪忧。

60年代

▲这是仁和街的居民在挑水

仁和街一条连接四方街与大石桥之间的商业短街,由于其地理位置,这条街今昔皆繁华。昔日,四方街周围的居民都要到附近的河里或井里去挑饮用水。

▲这是农民们在上刚收回的玉米

粮架在纳西族农村,粮食收割以后,先把它架在特制的粮架上,等农忙过后、雨水到来之前再打。粮架竖在院内外,有单家独户的,也有成片竖在一起的。它用两根高大结实的栗木栽在地上作支撑,再横穿上一根根木杆而成。

▲这是四方街大石桥上的卖鹰人

养鹰丽江纳西族善休闲,养鹰打猎是男人们休闲的又一种方式。养鹰有三个过程:捕鹰、熬鹰和放鹰。其中熬鹰最为艰苦:几天几夜紧守着鹰,人和鹰都一直对望、直到凶猛的鹰被人驯服。被熬过的鹰从此听人话。每当秋高气爽的日子,人们带着鹰去森林里打猎,鹰在头上飞,人和狗在地上追的场景,很爽快,很惬意!在丽江,只要碰到一个手上带着皮套子、上面停着一只鹰的人,那就是养鹰人。

杀年猪每到腊月,纳西人家就要忙着杀年猪。杀年猪那天可算得上不是节日的节日,因为要请“杀年猪客”。到时亲朋好友挤满院子,品尝香味四溢的佳肴,欢声笑语不断,一派节日的气氛。客人多的人家,会消耗掉半头或整头猪。主人家便会愉快地将剩下的半边猪或另杀一头猪,制成火腿、香肠、腊肉等腌制食品,以便一年四季随时取用。

▲这是一个野炊场景

野炊丽江纳西人喜欢郊游野炊。每到农闲时间,亲朋好友或家人一起带上炊具和食品,到郊外野炊。焖上一锅红米饭,烧上一火锅由火腿、排骨、豆腐、萝卜等组成的菜肴,在野外的青草地上美美地享用一番,其味无比,其乐融融。就连清明上坟,也成了全家族野炊聚会。

交售公余粮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天灾和人祸,全国的“吃饭问题”特别突出。国家对城镇人口实行粮食、油类等的凭票供应。农村则要交售公余粮,即除上缴公粮外,要出售余粮。而这“余粮”与公粮一起,每个大队、生产队都有硬性指标要完成。完成之后,才能就地分配。

▲左起:前排和绍勋、周霖、周耀华、桑小之

后排和瑞尧、张奎光、和占瑞

古城的文化人古城的文化氛围很浓,成就了一大批文化素养高的文化人。照片上的这些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为古城的文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锻炼身体这是一群中老年妇女在以特殊的方式晨练。看来爬坡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发黄的照片、过去的岁月总是能勾起人们无限回忆,五六十年前人们的生活被定格成一张张照片,离现在的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一些还在,一些却永远不见了。

“如果说洛克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的丽江,那么吴老记录了年至年60多年里丽江的变革与民生。年农协会、少先队成立,中央慰问团到丽江,年丽江首届人代会召开,年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年庆祝建县20周年,年庆祝建县30周年,年庆祝建县40周年,年迎佛牙,年人民公社、大炼钢铁铜,人民公社食堂,记工分以及农业学大寨;10年文革,粉碎‘四人帮’,三中全会后新气象,乃至60年代抢救东巴经,年长江漂流队过丽江……其时间跨度之长、资料保存之完整,堪称丽江第一人。”郭大烈先生在为吴积仁影集作的序言中写道。

往期精彩

在丽江,吃完这99道美食我们就结婚吧!

鹤庆这家店竟因一口锅自称马帮传人,凭什么?

天啦撸!丽江有个原始部落?不!是原始部落烧烤!

来源:丽江古城游

图片版权归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所有

编辑:赵云龙 初审:刘慧娟 终审:周雪蕾

广告

爆料

丽江日报传媒出品

-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遮盖液
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cz/1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