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与丽江古城
——云南旅游散记
春林
年的7月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北京考试中心的审题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作为审题组成员,春林参与了审题会的活动,并在其后在云南几个景点的游览活动,历时共12天,现记述如下。
7月26日我们审题组一行十来人从北京乘飞机到昆明,由当地旅行社接待并在市内安排一家宾馆作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寓所。
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三面环山,南临滇池,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花开不断,四季如春,人称“春城”。一年前为开世界园艺博览会,整个城市被打扮得焕然一新。
不过后来证明尽管春城美丽动人,我们居住的地方却过度繁华和商业化。左边是昆明的一条主要街道,从早到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右边是沃尔玛超市,商场前的广场,白天彩旗招展,气球高悬、长长的标语随风飘扬;晚上无数霓虹灯,五光十色,闪闪发亮;还有高音喇叭,不时传来流行音乐和广告宣传。所有这些,干扰了我们的审题工作,影响到我们的休息。我们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五天的审题工作。接着我们在昆明和云南的其他几个景点,开始进行参观和游览活动。
在昆明,首先参观的是世界园艺博览会展区,然后是金殿和石林风景区。
昆明园艺世博会
昆明园艺世博会展区位于该市东北部,与金殿风景区不远,占地公顷。展区园内风景如画,花木成林,世界各国的奇花异树和优秀的园艺作品在此均有展现。世博会是年开幕,我们参观时是开幕后的第二年,门票价格仍维持元。展区分室内馆、室外展区和专题展园。室内馆又分中国馆、国际馆、人与自然馆和最新科技园林馆。其中国际馆内展出数十个国家独特的园艺文化作品。室外展区也细分为国内展区、国外展区和企业园艺展区。其中国内展区包括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各具特色的户外园林展品。专题展园中有竹园、茶园、蔬菜瓜果园、药草园和盆景园。
昆明园艺世博会
世博园里的展品太丰富、太精彩了,一天的参观时间根本不够,比较理想的办法是一天参观其中二、三个展馆或展区,总共大约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较好地欣赏和品味完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园艺精品。像我们这样粗放式的浏览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简直是对这些精美园艺作品的糟蹋。但是没有办法,总的时间不多,这个景点只能如此安排
金殿
金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重建于康熙时代。说是金殿其实并非真的是用黄金铸造的宫殿,只是其颜色呈金黄色而已。
据导游介绍,金殿的整个建筑从梁柱、顶瓦、斗拱、门窗到殿内的神坛、香炉、佛像、匾联等物件全是黄铜炼铸而成,共用铜料吨,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殿。
名为金殿,实为铜殿
这么多的铜料从何而来?导游小姐介绍说,是降清大将吴三桂提供的。清初吴三桂镇守西南,重兵在握,引起清中央政府的疑虑。无奈之下,吴为表示忠心,主动裁军,将数十万件铜制兵器熔化,铸成今日之金色佛殿。这真可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石林
石林离昆明市区85公里,景区包括大石林、小石林、芝云洞和长湖等景点。
我们首先游览的是大石林景点。那里石山、石峰、石柱和石芽,林立成片,突兀峥嵘,千姿百态:有的像母子偕游,有的像爷孙闲坐,有的似灵芝,有的似利剑;处处有景,处处生动奇异。大石林的最高点在莲花峰,它形态极美,但很难攀登。在那崎岖的小道上,我们常常需要手脚并用;爬崖、登壁、过天桥,须时时留意,处处小心。当我们历尽艰险,登上莲花峰时,我们顿觉头顶碧蓝碧蓝的青天,脚下如千柄出鞘之利剑,远望视野广阔,连绵峻峭的石林尽收眼底,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
石林奇景
走出大石林,来到小石林,两个石林肩并肩相连,但又彼此独立自成一体。但小石林景区地面平坦,山石疏散,在奇峰怪石之间有几片茵茵草地;在众多奇峰中有一座石峰,婀娜多姿,它就是传说中美丽的彝族撒尼姑娘阿诗玛的化身。小石林右侧是长湖,又名石林湖,湖水明洁,桃树、李树、梅花和茶花树,星星点点,装饰湖边。
电影中的阿诗玛姑娘
西南联大旧址
在昆明期间,除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景点外,我和几位审题老师还抽空参观了昆明翠湖边的一文一武两所历史名校的旧址。在中国近代史上遐迩闻名的这两所学校是西南联大和讲武堂。
西南联大位于翠湖北侧,它是抗战期间北大、清华、南开等华北及沿海地区十多所大学迁入云南后成立的。在那艰难的战争岁月里,它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我们参观这所学校时,遗迹已留存不多了,只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里寻觅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几个字的石刻门匾和一些名人题写的纪念碑;有意保留下来的建筑物只剩下两排又破又旧的平房,据说这些就是西南联大师生当时的上课教室。
西南联大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以为西南联大的学生是从北京或天津等地徒步走着去昆明的。实际情况是七七事变,华北沦陷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南下,在长沙岳麓山下联合组建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最后于年2月搬迁到云南昆明的。
真正徒步走到昆明的只是多个男生加十几个教授。他们的起步点是长沙。行前他们经过严格体检,由国军的黄师岳中将率兵护卫。每走一小时要喝一次茶,每走四十里休息一次。据说有几个教授脾气特别大,但护卫的官兵丝毫不敢怠慢,仍然一路好生伺候。
沿途路过湖南境内的土匪区时,政府“照会”土匪,让他们放过学生。土匪虽不知书,但还是识理的。进入云南,龙云主席电令沿途军政好好护卫,不得有半点差池。学生到达昆明并没有马上进城,而是先在大板桥休整一夜。次日举行隆重的入城式,师生们精神抖擞,展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昆明万人空巷迎接这批学子精英进城。黄师岳中将在圆通山门口向北大校长蒋梦麟移交了名学生,一路山高路险,学生们毫发未损。
其余同学和老师多半是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经广西绕道越南海防到达昆明的。所有的费用当时都由教育部支出。当然能拿出那么多钱来实施三校的搬迁实属不易。是老蒋的一句话起了作用:“国家亡了还可以复兴,文化亡了全亡了”。那时国民政府下达了一系列文件,大概意思是学校不能停课,老师不能减薪,后方学校必须无条件接收沦陷区的流亡学生。
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有过详细的描述,方鸿渐等一班人马去三榈大学任教,从上海乘轮船出发,坐的是头等舱,后来途中陷入困境,那是因为他们的汇款没到,他们在整个抗战时期都没缺过钱。
困难中国家把培养精英的任务托付给了昆明,昆明顷其所有支持联大的建设。财政部曾拨十万大洋给西南联大建澡堂和改善伙食,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
西南联大在昆明期间除正常教学外,还组织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在西南联大的帮助下,昆明电台用十九种外语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抗战。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从未间断,甚至在抗日后期联大还开始了原子弹的探索和研究。
联大后来还建了教育学院,教育学院的学生需要实习,又建了附小和附中,也就是现在的云南师大附小和附中。在抗日的烽火岁月,那可算得上是竭尽全力,办好国民教育。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曾掀起四次从军热,头三次都被政府“打压”下去了,因为那时的政府认为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的作用是普通士兵无法代替的。第四次从军热是抗战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驼峰航线、滇缅公路、缅甸大反攻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和技术人才,联大先后有0多名学生投笔从戎,找到名字的有多,史称“壮士从军”。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参加了新一军,在缅甸重创日本第十八师团,一洗南京之耻。当然,也有很多人捐躯异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外语系的一位叫缪弘的学生,他本是美军的翻译官,但他提着冲锋枪和中国士兵一起冲锋,不幸中弹牺牲。正像他在诗中写到的:“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西南联大是一所奇特光荣的学校,在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学校。
讲武堂
讲武堂的全称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建于清朝末年,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输送了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唐继尧、龙云、卢汉、朱培德、李烈钧、周保中、罗炳辉都曾是该校的师生。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和叶剑英也曾是该校的学员。此外,朝鲜的革命家崔庸健委员长和越南的军事家武元甲大将也曾在讲武堂当过学生。难怪朱德总司令曾称讲武堂为“革命熔炉”。
讲武堂旧址
云南讲武堂位于翠湖西岸,学校轮廓保存得相当完整,至少主要建筑物是这样。远处看去,讲武堂是米黄色的二层楼,在周围众多灰色现代建筑物中间,它显得十分突出。
从大门进入,我们看到的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合而成,各楼对称衔接,楼与楼之间有通廊。进入楼内有可供参观的历史图片资料展室,还有教官室、学员宿舍、教室、礼堂和兵器库等。据讲解员介绍,楼前原来还有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的练兵操场,遗憾的是现在部分场地已被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建筑物所替代了。
讲武堂现存的练兵场
现在国内大学的校训少则十多个字,多则几十个字,彼此雷同,套话多,不好记忆。讲武堂的校训仅四个字:“坚忍刻苦”,这一点给我印象深刻。
游完昆明后,在旅行社安排下我们开始了大理和丽江之行。
大理古城
大理位于昆明的西北方向,晚上从昆明车站上火车,第二天清晨抵达大理。
在我原有的知识中,大理只是一种叫大理石的建筑材料的产地,不知有什么可游览之处。经导游介绍才得知历史上大理可不简单。
在宋朝时,大理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国家,其疆域不仅包括现在的云南全境,四川的西南部以及贵州西部一些地区也都是大理国的属地,面积几乎相当于现在云南省的三倍。到了元朝初年,蒙古人忽必烈征战西南地区时,灭亡了大理国,改建为云南省。明朝起重设大理作州府,范围包括今天的大理及邻近的几县市。将大理正式设市是解放后的事。现在的大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党政机关所在地,即下关地区;另一部分是大理古城旅游区。
大理仿古城楼
我们从火车上下来的地方是大理的下关地区,也即大理新城区。走出车站,当地导游带我们乘旅游车向北行驶十多公里到达大理古城。说是古城,仔细观察无论城墙的砖块,还是房屋的瓦片,还是铺在地面上的石板,都不显陈旧;事实上大理古城是近几年重新翻建的旅游城市,或者说是一座仿古城镇。
古城范围不大,但有古代典型的城池格局:城墙围成四方形,城内街道横平竖直,犹如棋盘,极为规范整齐;南北东西各有一个城门,城门上有城楼;四门中南门为正门,正门楼上有“贵宾接待厅”;厅里有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表演歌舞或演奏乐曲。
在城楼上向远处看,整个古城一览无余。古城中最繁华的一条街叫复兴路,它是一条贯通全城的步行商业街。大街两侧是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现在辟作店铺,出售各种旅游商品,其中银器店和扎染店居多。有的银器店内设微型作坊,里面坐着一位刻意身穿白族服装的银匠,目的大概是向游客表示:本店出售的银器都是纯手工制作、货真价实的工艺品。不过这些“银匠”们是否真的是白族人是令人怀疑的,听他们说话,好像四川的口音很浓。如果人的民族身份有假,他们制作的东西是否也相应有假呢?这就说不清楚了。
白族姑娘向游客表演唱歌
游完大理古城后,按计划下一步该泛舟洱海了,然而导游说,此时洱海排队等船的游客一定很多,不如先游三塔寺和蝴蝶泉,回头再游洱海。
三塔寺
三塔寺在大理西北不足二公里处,它的正式名称叫崇圣寺,只是因为寺院内有三座宝塔,故俗称三塔寺。三座塔的布局成品字形,主塔在东侧,呈方形,有十六层,共69米高。据介绍,塔墙为砖砌,塔内空心,有木头架梯,从里面可以攀登到塔顶。南北两个小塔均为八角形,有10层,高42米。三个塔中主塔建于唐代,两个小塔建于五代,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三塔寺全景
在这一千多个春夏秋冬里,三座宝塔该要经受怎么样的风吹雨打和日晒夜露,其间也许还有地震和战争等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但三座塔留存下来了,而且看起来状况还相当完好,这多么不容易!这至少说明了中国古代工匠们当时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平是多么的高超!除了三塔外,寺院内还有一些殿堂建筑,但看起来太新了,新得使人怀疑它们是不是近几年的建筑物。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苍山脚下,泉水清澈透明。因为五十年代有部叫《五朵金花》的电影曾在此取景拍摄,自此蝴蝶泉便闻名全国,成为云南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据导游说,每年4月这里会有成群蝴蝶在泉水边或在合欢树丛里漫天飞舞,五彩斑斓,蔚为奇观。不过我们游蝴蝶泉时已是八月初,虽然偶尔也能看到几只蝴蝶无力地在飞动,但已完全没有成群飞舞的景象了。要看成群的蝴蝶,只有去附近的蝴蝶博物馆或出售蝴蝶的旅游商店,那里的蝴蝶花样繁多,样子也很美丽,但都是些蝴蝶标本,是死亡的蝴蝶。在蝴蝶泉边看死蝴蝶标本多少有些遗憾。
五朵金花
但蝴蝶泉边一群又一群穿着艳丽白族服装、活泼可爱的女孩们似乎弥补了蝴蝶的空缺。这些女孩扮演五朵金花的角色,邀请游客与她们合影,合影一次,收费五元。这是当地老乡独出心裁的生财之道。如果合影的游客是些漂亮的小伙子,这倒也罢,也算是珠联璧合了。然而我们不时看到的却是些嬉皮笑脸、大腹便便、长相难看的大款们,搂着一个个“金花”,对着照相机不土不洋地喊叫着“茄子”什么的,实在大杀风景,令人厌恶。
游完蝴蝶泉,导游看了看表,惊讶地说:“不好了,咱们快走吧!”我们问怎么回事。她说:“已经二点多钟了,咱们还要去洱海呢。”
回到旅游车,司机一听说要去洱海,便与导游争执起来。司机说,游览洱海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游完洱海天黑前就不可能赶到丽江,而夜间在山路上行车很危险,很难保证安全。司机的意思很清楚,不能游洱海了;游了洱海,今天就去不成丽江。
洱海景色
导游便和我们商量,我们也不好说什么。经过协商,最后决定到洱海边看一看,拍拍照,不乘游船了。
洱海在大理古城西侧,因其湖形如耳状而得名。湖南北长40公里,东西平均宽8公里,湖水平均深15米,最深处达21米,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省第二大湖。洱海的水质很好,看上去清澈深邃。湖的侧面有山峦,远处看,湖光山色,风景绝佳。我们在湖边匆匆照了几张照片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里。
云南第二大湖洱海
黑熊饲养场
在去丽江的行车途中,导游介绍前面有个黑熊饲养场,科技人员提取熊胆制作多种珍贵的保健药品。导游说,可以利用司机途中停车休息的时间,到那里去看看。
说着司机将汽车驶入一条岔道,不久到达一家生物制品公司。公司业务员热情接待各方游客,引导大家参观饲养场,介绍熊胆系列产品。
有人提出,为了获取熊的一点点胆汁不惜杀死一只数百公斤重的熊,这样做是不是太残忍、太野蛮,也太浪费了。业务员解释说,杀熊取胆,那是过去的办法;现在采用导管引流技术,它不会危及熊的生命,但却能持久地获得胆汁。但是我想,不管这种技术多么先进,从熊的体内提取胆汁,熊作为一种有一定智商的高级动物,还是会有疼痛感的,只是它不能表达出来罢了。
失去自由的大黑熊
人类为了自身的私利,肆意虐待其他动物,这是很不道德、很可耻的行为。然而,在推销人员的游说和诱导下,有的游客动摇了,他们购买了公司这样或那样的熊胆产品。至于这些东西是真是假,有无功效,只有公司老板,也许还有旅行社的导游和司机心里明白。
奇怪的是在一、二个小时前,司机和导游还焦急万分,担心路上行车的时间不够,但到了这里,他们忽然像是变了个人,显得很放松、很有耐心,再也不提赶路的事了。
事后好长时间我们才醒悟过来,他们是以时间紧为由,取消洱海的旅游计划,目的是省去本该由他们支付的游船费。现在参观黑熊饲养场并在那里一呆就是半个多小时,表面上看是节外生枝,实际上是他们的刻意安排,目的是让游客购物;有了我们的购物,才有他们的提成。他们导演的这些鬼把戏太精彩、太逼真了,简直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我们绝大多数人当时都没能察觉出来。相反,我们后来还感激涕零,因为他们把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在到达丽江时,大约在傍晚七点左右,那时太阳刚刚落山,天还不黑呢。
我们被安顿在丽江的一家三星级宾馆,吃饭、洗澡、睡觉等条件都无可挑剔。看来由旅行社安排的旅游不是没有优点:只要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服从命令听指挥,那你就能换来安全和省心;这中间如果破一点财,那就不能太计较了。
丽江古城
第二天我们游览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
丽江在云南省西北部。说是叫丽江,实际在地图上我们找不到有这个标名的任何一条江河。原来丽江只是当地居民对流经云南省的这段金沙江的称谓。纳西语称之为“依古堆”,意思是“金沙江转弯的地方”
。
丽江古城全景
现在地图上的丽江是一座县城,是云南省纳西族自治县政府的所在地。古代文人将这一带称为“玉壁金川”;玉壁指玉龙雪山,金川指金沙江。
作为现代人的旅游点,丽江被誉为“高原姑苏”,它拥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地玉龙雪山双重身份。
丽江大水车
丽江古城不同于同在云南的大理古城:前者大体上保留了丽江的历史旧貌,而后者实际是一片仿古建筑群。
丽江古城的房屋多半为砖瓦结构的平房,房前有一条泉水渠,家家户户的用水取自这条沟渠,泉水不断流动,水质清澈凉爽;砖石砌成的街道虽然不很平整,但干净、明亮。街道两旁是商铺,商铺里加工生产反映纳西族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如民族服装、印染花布、头巾、披肩、绣花鞋、手镯、耳环、纺织品、木刻和书画等。
纳西族文化又称东巴文化,它的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使用的象形文字,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在不少商铺里,展现并出售东巴象形文字的条幅、篆刻和字画等艺术品。
丽江石砌的街道
像大理古城一样,这里商铺里忙忙碌碌的老板和伙计们,虽然个个穿着纳西族服装,但他们并非纳西族人,他们多半来自广东、广西、四川、湖南一带的汉族工匠和商贩。他们租借纳西族人的临街房屋改为店铺,用机械或半机械的方法批量仿制纳西族独特的手工制品,他们的仿制品不仅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而且假的比真的更规范、更漂亮、更能吸引游客,而当地的纳西族居民靠收房租致富。
丽江牌楼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县城北约15公里。在前往途中有好几公里的公路笔直笔直的,直得像是很长很长的飞机起飞跑道;这在云南西南部山区里,极为罕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玉龙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势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雪山面积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区在海拔米以上。据导游说,它是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雪山山脉。
明媚阳光下的玉龙雪山
我们穿上租来的棉大衣,乘坐据说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客运索道缆车,登上了玉龙雪山景区。在那里能看到什么呢?我的感觉是:一看雪山磅礴的气势;二看雪山玲珑明澈的造型;三看悬挂在雪山上如刀如剑的冰川;四看雪山间苍劲翠绿的松林,五看雪山上一块又一块的开阔地,地上长满苔藓、藻类和地衣类植物,以及点缀其间的一朵又一朵美丽的无名小花。
为了游客的方便,雪山上有松树原木铺就的林间小道。我们在导游指引下向纵深大约行走了两、三公里,目睹半原始状态的大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感觉到天地无比广阔,身心无比的快乐和舒畅。
结束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的游览活动后,我们乘旅行社的汽车的原路返回大理,再乘火车到昆明,最后乘飞机回北京。
(摘编自《春林秋雨:讲述平凡的人生故事》一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w/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