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的尘埃散去,留下的是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古城,诉说着千百年来的风霜洗礼。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丽江古城以纳西文化为根,持续导入新兴业态,开启智慧景区模式,于变局中开新局。
随着文化旅游部恢复跨省区团队游,丽江古城再现熙熙攘攘的人群。
傍晚时分,七一街万人空巷,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少见的画面。和2月下旬的“空城”相比,古城的烟火气日渐浓郁。穿行大街小巷的,依然是外地人的面孔和口音。大家惊喜地发现,古城变得更智能,文化味更浓,贴心的服务总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雪山、古道、街巷,小桥、流水、人家……八百年的尘埃散去,留下的是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古城,诉说着千百年来的风霜洗礼。将无数人吸引至此的纳西文化,已不仅仅存在于宣科的“纳西古乐”和四方街纳西阿妈的打跳里,而是和外来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衍生,在古城的大街小巷璀璨绽放。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丽江古城以纳西文化为根,持续导入新兴业态,开启智慧景区模式,于变局中开新局。
01文旅业态塑“魂”这一次来丽江,陈宇彻底玩嗨。
这个长相甜美,性格大大咧咧的成都姑娘,在沄汐剧本客栈刷任务刷到凌晨三点。
“太好玩了,很刺激!”第二天,太阳当顶,陈宇才睡眼惺忪醒来。回想起昨晚在《沄汐》里的角色场景,仍然直呼过瘾。“说实话,玩的过程中太刺激,忽略了很多关于文化的传递。但在复盘的时候,又真的很感动。各种细节的贯穿,真实故事的融入,让我对丽江古城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
简单洗漱之后,陈宇飞奔出门。她约了五一街汉服店的老板何初照。她要拍一套汉服写真,已经迟到了。
陈宇特别喜欢往丽江跑。她已记不清总共来过多少回。和以往每次来逛街、泡吧不同的是,这次,她一周的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拍完汉服,再去手道丽江、纳西人家、恒裕公、纳西象形文字绘画馆体验,还要爬狮子山,逛木府,去樱花餐厅、邂逅丽江等网红地打卡。
《沄汐》由国内剧本杀偶像派作家TAKU为丽江古城量身定制。故事设定和人物刻画都参照了丽江古城的历史背景。玩家通过角色扮演与他人互动的同时,既可以玩转古城的精品景点,又能充分了解古城悠久的历史及纳西族文化传承。
和陈宇一样,来丽江的游客纷纷发现,古城的文化味更浓了:免费开放的23个文化院落逛上一整天也嫌时间不够;东巴纸坊、东巴绘画、东巴音乐、纳西木雕等“活态”民族文化目不暇接;文化创意体验店多了,卖鲜花饼的少了……如今,深度激活文化遗产基因的丽江古城,其吸引性、体验性、参与性更胜往昔,成为游客逐梦“诗和远方”的归宿。
自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丽江古城以古典的魅力吸引世界的目光,以“旅游经济反哺遗产保护”赢得世界的尊重。23年来,丽江古城魅力不减分,文化不褪色,走出了一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傲娇地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摘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全球最具魅力旅游城市”等30多个桂冠。
然而,“商业味浓、文化味淡”的争议一直与丽江如影随形。尤其前两年,各种旅游乱象曾一度把丽江推向风口浪尖,古城饱受诟病,变局初现。
为了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丽江对古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进入量质提升的阶段。一方面,依托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大量恢复名人故居和历史遗迹;另一方面,依托以纳西族为主的民族文化打造一批示范窗口,再从外来先进文化当中汲取养分,丰富和提升古城文化内涵。
有了具体的思路,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践。丽江古城先后出台很多关于保护古城的地方性法规和办法,加强了传统文化保护的顶层设计,优化业态扶持传统经营项目,全方位打造“文化游”“文化购”“文化行”,将各类文化元素植入游、购、娱、住、行等各个环节,点睛全域旅游。
比如,深度挖掘和整理诗词歌赋、东巴文化等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城市街区及休闲空间;鼓励支持从事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东巴陶瓷、民间手工艺、纳西传统木雕的单位和个人,在古城内从事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展示活动;逐年将公房院落用于民族文化项目的开发,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人文景观建设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设立大觉宫茶马古道主题展览、方国瑜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潭建筑群书画展厅、免费图书阅览室和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等;通过举办文博会、文创大赛、打造丽江古城IP形象等举措,创新开发一批兼具传统性、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给古城带来新气象、注入新动能。
年6月,北京十月文学院全球第八个“作家居住地”在丽江古城“恒裕公”挂牌,给这栋建于年的老宅注入了生机,也翻开了古城多元文化共生共融内涵式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丽江古城先后打造了以方国瑜故居、王丕震纪念馆、恒裕公民居博物馆、雪山书院、纳西人家、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天地院、银文化院落、十月文学院、徐霞客纪念馆、三联书店等为代表的23个文化院落和展示馆,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增强了古城文化的承载力、创造力和传播力。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古城商业和文化的业态分布,古城采取了诸多“强硬”措施:确立古城商业业态配比,酒吧、餐饮占10%,旅游商品经营、食品、工艺品占40%,民族文化产品占20%,客栈、散客接待服务及其他类占30%;对网吧、电子玩具、现代建筑材料等16类项目禁止市场准入,对酒吧、餐饮、手鼓、珠宝玉石、农贸市场、化妆品6类项目限制市场准入;逐步收回古城内政府直管的公房铺面,转而对经营文化特色产品及被授牌保护门店的直管公房承租人实行租金优惠30%。目前,共支持公房铺面28间24户,主要经营东巴纸坊、纳西木雕、东巴陶瓷、纳西特色小吃、民族服饰、东巴绘画等。
从业态清理、业态提升、业态管控进行“腾笼换鸟”,从划分功能板块和主题街区进行空间落位,丽江古城商业升级始终在路上。
“古城因商而建,因商而兴,如果没有商业的存在,古城就成了一座空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和丽军表示,古城要有烟火气,商业化的问题要用商业的手段来解决。“我们通过不断发掘、培育和拓展新业态,让文化的浓度稀释商业的密度,努力把千篇一律的古城街道变成千姿百态的文化业态,把千店一面的销售模式变成千姿百态的购物享受。”
5月1日,《我的世界?丽江古城》游戏地图正式上线。这款依据丽江古城原生比例,将古城空间、建筑等进行高度还原的游戏地图,深受年轻人喜爱。其“游戏+旅游+文化”的全新模式,让丽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从年初内测上线至今,已有13.7万玩家下载该地图。玩家通过切身体验的方式,充分感受丽江古城的建筑、民俗文化等,还可以用像乐高一样的积木建造房屋、城堡甚至城市。
和丽军表示,文化,是丽江古城的“魂”。如果说“古城文化”是文化基因、文化血脉以及人文气息的静态历史展示,那么,“文化古城”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动态实践诠释。“文化价值与业态的关系,更是遗产保护与商业利用的关系,寻找文化价值与商业利用的平衡点,才是解决古城问题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文创体验在丽江古城生根开花。
晋王府,一袭汉服的陈宇秒变温婉可人的公主,执一把油纸伞,与斑驳的门廊静默相对;文化巷,披星戴月的纳西阿妈在庭院里撕制作东巴纸原料的树皮,穿着羊皮坎肩的纳西汉子拿着刻刀在皮具上雕刻花纹;一滴水玉壁、油纸伞创意街、马帮文化街、风车街成为网红文化新地标;集会展、音乐、手作、创意等于一体的红谷坡地艺术园区即将开门迎客;狮子山魔幻森林秀将古城“夜经济”提上了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出丽江古城线上旅游新业态。今年以来,丽江古城开启云直播、云春游、云赏花等全新的“云旅游”商业模式,不仅较好地展示了古城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还有效丰富了线上文旅新产品的供给,让古城持续保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ly/6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