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丽江黎安婷摄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茶马古道枢纽。境内居住有纳西、汉、傈僳、白、彝、藏、普米、苗、回、壮10个世居民族,总人口22.5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9%,纳西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5%。
地处滇川藏文化走廊的玉龙儿女,在漫长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诚心为国、开放包容、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纳西“和合”文化,让中华一体血脉奔流不息。
雪山脚下,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我是一个少数民族农民,但有一天,我登上了舞台。”说起第一次在《印象丽江》登台演出的经历,徐光锋仍旧记忆犹新,演出结束后他留下了激动和自豪的泪水。徐光锋是最早进入《印象丽江》的一批演员,十多年来,他已经从普通演员变成了演员统筹。据徐光锋介绍,之前在老家务农,能够吃饱穿暖,但几乎没有任何收入。来到公司之后,每个月有多元的工资,家里的条件得到了改善,还在城里买了房。
纳西族绣师包海路正在介绍他绣制的蒲公英作品黎安婷摄
像徐光锋一样在《印象丽江》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演员还有许多,他们大多是来自周边乡镇的农民,少数民族、多才多艺是他们最显著的标签。印象丽江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有汉族、纳西族、彝族、普米族、傈僳族、白族、苗族、藏族、蒙古族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职工占企业总职工数的90%。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开始演员们聚在一起产生了不少摩擦。于是,公司将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习惯的演员混合编为四个连队和一个新演员培训排,连队里设连长、副连长、排长、班长等基层管理人员。让演员们同吃同住、同台演出,再适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让演员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深入了解彼此,增进友谊、促进团结。
白沙锦绣艺术院黎安婷摄
来自16个乡下村庄的普通农民,多个非专业演员,在海拔米的世界上最高的演出场地,用他们原生的动作,用他们质朴的歌声,用他们滚烫的汗水,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同声,带给数以万计的观众心灵的震撼。
白沙古镇,绣出民族团结大篇章
白沙锦绣艺术院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白沙古镇内,是一座以保护、传承和推广丽江少数民族传统手工刺绣文化为宗旨的综合性艺术院。艺术院以保护和传承丽江少数民族刺绣文化为宗旨,以创新和开拓丽江少数民族刺绣文化为核心,以弘扬少数民族刺绣文化为己任。
印象丽江徐华陵摄
小小一方院落内,绣图题材不同、绣师针法不同、民族不同,绣师们专心致志埋头苦绣,一针一线编织出民族团结的华美篇章。
来自香格里拉中甸县虎跳峡镇桥头村的包海路是院内的一位纳西族绣师。艺术院到村里宣传刺绣工艺时,包海路便对刺绣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跟随老师到艺术院学习。包海路因为小时候生病,落下了腿脚不便的毛病。在艺术园内,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十分耐心,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很大支持。包海路表示,平日在艺术院学习刺绣,农忙季节还能够回家帮忙,生活十分充实,自己精神状态改变很大,变得更加自信,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云南网记者黄磨西实习记者黎安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gr/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