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线索发“现金红包”,点击领取。
纳西谷气传承人——和学先
“只要我还唱得起,我就要把我会的全部都教给年轻人。”这是非遗传承人和学先最常对人说起的一句话,和学先——丽江非遗传承人、纳西歌谣“谷气”传承人。
“小时候在妈妈的背上,就经常听到她和村里的人哼唱“谷气”、“翁孟达”、“阿丽哩”等纳西歌谣,渐渐地就喜欢上纳西歌谣。”
采访和学先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先发现自己对纳西歌谣的喜欢与日俱增,所以,在年,年近40岁的他,向丽江著名的民族歌手杨德华老师求教,开始正规的学习“谷气”。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谷气”,和学先除了跟杨德华老师学习以外,还自学了纳西拼音。后来,为了能够多练习,方便记录和跟唱,60岁的时候他学会了电脑和摄影,现在更是能够熟练的操作和使用,还经常给前来家里学习“谷气”的爱好者们存储刻碟。
据了解,为了能让纳西歌谣被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学先老人目前正在着手整理已故恩师杨德华的所有纳西歌谣,整理好后准备替老师出一盘专辑;也想让更多人听到这独特的歌声。
谷气
“谷气”(gguqqil)是纳西语,“谷”意为痛,痛苦,悲伤,“气”意为歌吟,特别指吟唱心中的痛苦悲伤。因此,“谷气”有悲痛吟唱,吟诉悲苦,长歌当哭之意。“谷气”调旋律郁怨,声调凄哀。颤音和装饰音特别多,节奏比较自由。
纳西口弦传承人——和冬月
年,口弦正式被国家认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和冬月正是纳西口弦的代表性传承人。
口传心教是谷气传承的重要方法,纳西传统的谷气虽为吟诵调,但演唱技巧特别难于掌握。
和冬月得到父母的口传心授,加上长期听、记、学,民间知名老艺人的演唱,慢慢的,这些同龄人不感兴趣的“老调调”和冬月却已经可以信手拈来。
民族文化——他留三姐妹
“他留三姐妹”——三个年轻有活力的他留小姑娘,而“他留三姐妹”这个称呼,是喜欢她们的人给予她们的称呼。
第一次见到“他留三姐妹”,是在永胜县六德乡中心小学,“三姐妹”中的两人:海芬兰和兰翠琳,正在给六德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教授民族打跳,在这里,她们的身份是进校园的民间艺人。
每个周,“三姐妹”都会抽出时间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民族舞蹈、音乐、乐器等等都是她们教授的课程,而她们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学习到他留传统文化。
“他留三姐妹”,这三位他留山上普普通通的青年妇女,为了心中那个小小的心愿,就这样唱着、跳着,也学着、教着。在学校孩子们的眼里,他们是传播他留民族文化的老师;在他们自己的眼里,她们是学习传承他留文化的继承人。然而不管怎样,不论是民间艺人、或是校外辅导员、又或是博物馆的讲解员,每一个身份,都有着同样一个心愿,那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留文化。
不感兴趣?
点击这里看别的:)
想跟丽江热线报料新闻的小伙伴,可添加丽江热线小薇(lijiangtv)个人北京哪里能治愈白癜风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zz/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