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摘自网络
最好的时光,我们一起回去
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像我们的十四五岁才是昨天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深刻的记忆,记得第一次离别,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痛苦。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记得第一次发胖。以前对胖没有多大概念,只记得突然有一天,区民中第一食堂里的蒜苗炒肉我已不自觉能吃完一份,要知道,那可是食堂大妈没有抖勺情况下的满满一勺,关键当时,我只是个又黑又瘦又矮的丫头。吃完炒肉后的一段时间里,一样尺码的牛仔裤,她穿着好看,我穿着显胖。
『一』
年,忘了是九月哪天了,反正只记得一直在下雨,我背着画满五角星的双肩背包,怯生生的走进前三天报到时专门逛过一把的教室。
教室好大,我之前把好的位子上坐了新同学,放眼望去,整个教室里已经没有任何空座位,睁大双眼看着我的同学里,没有一张熟悉或者之前见过一眼的面孔,掩面,夺门而去,
哭得稀里哗啦、糊里糊涂。后来,我也不记得自己去了哪里。至今能想起来的画面只有被班主任带到一个新的位子上,背着书包跳坐上了凳子,我用脚尖努力够了够,地面离我好远。
当时没有住校,家离学校大概半小时的单车程,算近的,不在允许住校的范围。每天骑着红色的单车跟在邻居哥哥身后,来往于家里和学校。班里的同学,除了同桌,一个没记住。
后来,从家到学校的距离让骑单车的我越来越吃力,特别是学校附近的那片池塘,蜿蜒在其中的小道每次都让我眼花缭乱。那段小道里,推着车走,后面的人会大喊大叫,骑着车走,晕晕乎乎的有种快栽下去的感觉。
果不其然,在我从池塘里被捞上来的第二天,10月16号,我收到了可以住校的消息。住校前一晚,老妈在家里特意炒了一份我爱吃的芋花,告诉我说,食堂里的芋花不要去打,担心收拾不干净会涩嘴巴。所以,我从来没有在学校食堂里吃过芋花。你看,当时的我们多简单,父母说什么都觉得好有道理,现在呢?
10月17号,我用外婆给我的红木箱装好衣物,带着小碎花的被子,住上了宿舍。
我们当时的校舍是两栋两层土木房,我的宿舍在二楼最里面那间,只有最北边有一个上下的楼梯,早上和中午时间挤不上来也走不下去,旁边的男生宿舍却两边都有楼梯,感觉好不公平。
我们宿舍旁边,就是全校女生当中闻名的“第8宿舍”,当时有句著名的暗语:给克第8宿舍?(去不去厕所?)白天对我们来说很容易,难的是晚上,得先从最南边的宿舍到最北边的楼梯,行到楼梯处还要面对大风一起千种声的大片玉米地,简直就是酷刑,想必每个女生都有约着几个战战兢兢的小伙伴,打着看不清两米外的手电筒,粘在一起相互依偎着去“第8宿舍”,还忍不住一步三回头的经历吧?不过说句厚脸皮的话,在那种极端恐怖下,被金山的冷风一吹,第8宿舍什么的突然间就不用去了。不过当时的脾气真好,没有所谓的“起床气”和不情愿,舍友深夜邀约,想都不想就麻溜起身,权当赏星星赏月亮了,诗人梦,估计就这么萌芽了。
我们宿舍有12个人,除了我以外,都有小学住校的经历,难怪每晚上只有我会因为想家而蒙着被子哭。之后,舍友告诉我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在宿舍走路要轻手轻脚,不然楼下的宿舍会落灰,她们会冲上来;也不要在宿舍洗衣服,楼下面宿舍会“下雨”,她们也会冲上来。初一上学期,“楼下面的她们”是一伙神秘的高年级生。
担心什么往往真会发生什么,12月的一个晚上,我们宿舍集体做了噩梦。宿舍里堆在一起的水桶和水壶,被旁边床位的舍友在半梦半醒中一股脑全踢倒了,当时只觉有“爆炸声”和尖叫声。当然,我在看见楼下漂满盆子和牙刷的宿舍时,就一下子清醒了。
12个进初中校园不久的女生站在楼下道了一晚上的歉,虽然很不乐意,高年级女生总算松口让我们上楼睡觉了。或者是一起经历了丽江12月深夜的寒冷,我们成了朋友,一起进出教室,宿舍,小卖铺,食堂,还有篮球场。
『二』
自己很爱跟朋友问我们当初是怎么认识或者熟悉的,因为有些朋友放在自己现在的交友观里,是不会被纳入考虑范围的。问完一圈下来,结果当然是不尽如人意,拼死拼活也想不起来的太多。算了,既然成为朋友了,那么就相互适应和友爱吧,再怎么说,当时我们年轻。
虽然跟宿舍的舍友混得很熟了,但我一直在考虑跟其他同学交流时要怎样避免第一天入学时的尴尬,毕竟,当着六十多个同学的面嚎啕大哭并且夺门而去也不是件光彩的事。后来,慢慢熟了以后,我才发现他们多多少少有些忘记或者模糊了,暗喜。
或者当时年少,不懂解释,幸好当时年少,过眼就忘。
我们班是古城区民族中学第一届民族班,学校和老师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自然,得到了更多的爱。谈到“爱”,放在今天也许会觉得矫情或者过头。但心情和记忆一旦回到当时,我便找不到任何更加贴切的形容。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任性的,叛逆的,文静的,调皮的,不在教室的时候我们都是彩色的个体,回到教室,就是一道绚丽的虹。
其实,我们并不是一来就懂什么叫团结和互爱。初一上学期,班里有几个同学和其他班的同学起了冲突,吃了点亏。一个楼层只有两个班的教学楼里,事情自然被传得神乎其乎,大体都在指责民族班的学生仗着自己的身份到处欺负人。班主任临时宣布开班会,我们知道,暴风雨是免不了了。大家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大气不敢出,班主任却是不合情理的平静,只淡淡地说:你们怎么闹我不管,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是一个整体,不是一盘散沙,以后不要再让我听见我们班同学被欺负的消息,我相信我的学生。按照现在的话来说,班主任的言外之意,所有人秒懂。
也正是由于这件事情,我们开始信任班主任,信任各科老师,信任身边的同学,信任整个班级。用我们体育老师的话来说:都被你们班主任宠坏了。
所以当时的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为班主任的孩子。十四五岁,太懂事会略显尴尬,不懂事会不好开口。十四五岁,我们怕自己的爱意表达得太明显会招来白眼。好在如今长大,还能骄傲着说起以前的愿望,我们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初中,我们有一伙美好善良的朋友,我们有一群爱得很深的老师。在我们十四五岁的时间里,没有不堪入耳的责备,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禁锢,没有“不行”和“不能”。我现在所能说出的优点,全部来自于我的十四五岁。
『三』
初二下学期,三月份,丽江下了场十四五岁的我见过的最大的雪,刚搬到新教学楼的我们自然把没有人的空地、池塘两岸、宿舍后的柳林当成了乐园。语文老师专门给了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玩雪,铁铲、竹筐、手套、书包全成了盛雪的工具。女生在池塘西岸,男生在池塘东岸,打雪仗,堆雪人,路过的老师摇摇头,的确,我们有着当时的年纪不该有的幸福与轻松。一场雪仗打下来,手套,围巾不知去了哪里,不过却把被谁用雪打了手打了脸记得清清楚楚。后来,雪,被默许带进了教室,有了上半场的输,自然会有下半场的拼。一节课延长成了两节课,两节课延长成了三月的所有雪。对于我们的玩闹和嬉笑,老师的睁只眼闭只眼就是最好的许可。
年,看什么都稀奇,做什么都欢愉。所以,到初二了,我们还大摇大摆观看六一儿童节演出,过语文老师口中“最后的儿童节”;拥有黄牛在教室外哞哞叫,我们在教室内哈哈笑,老师躲在课本后偷着笑的课堂;恬不知耻地顺着直升飞机飞走的方向,向老师用哀怨的眼神换来三分钟的观看时间;还无理取闹到把被老师在课堂上没收的小鸟要回来,养在教室外过道上当成宝……
这些事,本该是童年是和邻居玩伴的回忆,我们却带到了初中校园,当时一直以为是自己另类,老师另类,班级另类,成长另类。后来转念一想,如果我没有这些“另类”的朋友和老师,哪里来这么深刻的十四五岁。
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里遇到你们,而是因为有你们,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四』
初三,说句实话,我是一直不愿意多提的,除了避免不了的毕业外,还有那次“大变动”。
年12月月底,区民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每个班在偌大的足球场分到了相应的休息区域,三年,球场最南边的球门附近一直是我们班的专属,一向喜欢跑跑跳跳的我们不再窝着一起晒太阳,也不再迎着阳光奔跑,一下子,就一下子,我们相继在那块小小的区域里沉默,长大。12月的天格外的蓝和高,可望不可及。各怀心事,阳光刺眼,这是我唯一关于初三冬季运动会的记忆。
运动会之前,由于工作调动,班里的老师一次性走了三位,班主任也在其中。十四五岁的我们,大都没有经历过大于小学毕业的离别和哀伤,何况,那是个悲伤转眼就忘的年纪。我也曾经相信明早起来一切都会好这事,可明早变成今朝,哀伤却胜过昨日。执着以为会坚定不移陪着我们跨过十四五岁的人抽身离去,一味享受的保护屏障突然坍塌了一半,措手不及,却又欣然接受,相见,总有时。
要怎么去安慰好这些来不及防备的伤呢?唯有不断向前。
初三冬季运动会,我们用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回报了自己的成长,回报了已经到来的青春。
好在我们都是幸运的,十四五岁,有人带我们到山顶,看过千种风景,也有人陪我们翻越山顶,走过万种泥泞。成长后的感觉好干净,慢慢可以容纳任何怀着好意而来的陌生人,笑着说起前几日还在悲伤不已的“往事”,山顶到山底,来也喜,回也欢。
新的班主任,新的英语老师,新的政治老师。自此,每个午自习有人关心,每个晚自习有人陪伴,每个早自习,有人允许我们找自己喜欢的角落,室内室外,门里门外。有人看着我们为帮同学出气冲上二楼却笑而不语,有人洞察我们的心思选择宽容和鼓励,有人因为我们的不言不语紧皱眉头……
我当时并不是细心的孩子,很多事都是后来听班里朋友讲的,我不知道您是否因为要面对哀伤满面的我们而犹疑过,也不知道您何时悄悄安抚了这群十四五岁的孩子。等我们跟着您回到山底的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跨过的是怎样的泥泞沼泽。我们时常会拿您那声洪亮的“二!氧化碳”打趣儿,三五成群地模仿,表演,笑作一团。
其实,“红军叔叔”,我们爱你。
十年前,十年后,我不敢相信自己会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界点来回看和展望,我一直以为这是小学想象作文里才会出现的事情。初中同学的聚会还没过去多久,我们在茶吧里的谈话我还记忆犹新,甚至心情还在隐隐激动,大伙儿,我们的下次聚会是什么时候?
我好奇二十年后会怎样形容我们的十四五岁,是一段单纯以为将来会很好的曾经吗?
不过你看,我们的十四五岁,其实就是昨天的事情。
蓉吧啦
年,丽江纳西族。
大梦想没有,小梦想特多。
大情绪没有,小情绪特繁。
‖丽江文艺‖如果,你的梦里有丽江。那么,这一定是个文艺的梦。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w/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