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江市 >> 丽江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扶贫工作队的ldquo提神剂rdq

来源:丽江市 时间:2020-9-16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鲁地拉镇脱贫啦

年5月17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正式批准昭阳区等31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序列,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在脱贫摘帽名单之列,标志着永胜县鲁地拉镇东红村正式退出贫困行列,东红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华电云南公司挂联帮扶五年的皮拉海、帕拉子、阿给代三个自然村小组正式实现脱贫摘帽。

看到这个消息的鲁地拉公司派驻东红村参与脱贫攻坚的共产党员、鲁地拉公司员工施家武不禁难以自抑,热泪盈眶。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五年来,在华电云南公司领导下,他们筚路蓝缕,一路披荆斩棘,克服无数难题,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一路走来个中滋味他们最清楚不过,情到深处不禁潸然。

施家武少言,我们采访了和他共事多年的共产党员、扶贫队长姜志武。提到施家武,姜志武脸上马上露出笑容,他说,要不是“皮哥”(鲁地拉公司职工为施家武起的绰号)我都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幸好他来了,我们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

幽默的“皮哥”是扶贫队的治愈良方

施家武皮肤黝黑,个子高大,风趣幽默,是一名典型的滇西北汉子。姜志武回忆起自己五年前的年,刚刚接受驻村扶贫工作任务时,东红村老百姓普遍深度贫困,长期游走在温饱线以下,住在金沙江两岸高高的峡谷边上最原始村落的“杈杈房”里,和外界语言不相通,更不理解工作队员的工作。村民们生产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取暖靠抖,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治安靠狗”的原始状态。

这些都是摆在扶贫工作队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一时间千头万绪,学工科的姜志武不知道从何做起。每天吃过晚饭姜志武都喜欢坐在村委会外的金沙江峡谷边上看远方的落日、流云,思绪万千,渐渐地甚至感到有点抑郁了……

还好,公司派他来,我们都坚持下来了!

“施老师”是工作队的“提神剂”

年3月,施家武接受鲁地拉公司委派,带着部队历练出来的雷厉风行和勇于担当的作风,正式加入驻村扶贫工作队伍。按照姜志武的说法,从此他以一人之力大大提高了工作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营造出一种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

“多大点事儿,走到村民中间去,认真为贫困户着想就行了嘛!”姜志武说,“皮哥”遇到难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工作的宗旨,那便是帮助村民实现脱贫摘帽,全民小康。有了这个总基调,所有工作便都能化繁为简随之迎刃而解。

驻村扶贫两年多的时间里,包括姜志武在内的队员们发现他身上有着许许多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五大三粗但心细如发,总是在其他工作队员干活干的唉声叹气时,语出惊人的“蹦出”几句笑话,队员们一天的疲惫也随之一笑而散。“皮哥”情商极高,总能因人而异的找到对不同贫困户的不同的交流方式方法,并且及时传达到每一位队员,这对做群众工作、提高扶贫工作效率是极好的帮助。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施老师!

帮扶村民,言出必行

一次入户走访,施家武来到东红村坝依拉小组一户五保户家时,他就急急忙忙的跑到附近农户家翻找着什么。

姜志武跟过去才发现,有一个五保户,蜷居在不足6平米的“杈杈房”里,除了墙角有烧好的一堆柴火外,便再无包括床在内的任何家什,真是家徒四壁。环顾四周,低矮的房间里四壁被烟火熏成墨色,一个光着身子的五旬老汉蹲坐在房子中间土坑里呆呆的望着扶贫队员,眼睛里满是惊恐。

这时,施家武已气喘吁吁的扛着一块木质压合板过来。队员问他这是要干什么,他指了指说:“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睡的,地上都被他“刨出”一个坑了,他大概要钻地洞!”虽然感觉这话挺好笑,却不难看出“皮哥”对这位五保户的关心照顾。

经过来回好几趟,施家武找来了空心砖、锯子、垫褥和被子,最终给老人搭了一张临时简易的床。临走时他还叮嘱老人的亲戚:“平时要弄点好吃的给他,你们领着他的五保金,要把他好好养起来!下次来我再帮他弄点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品”。没过两天他就兑现了承诺。

拯救生命,义不容辞

年,国庆前一个星期,按照永胜县人民政府要求,东红村78户人需要搬迁到永胜县城易地搬迁安置点“梨园小区”入住,这项艰巨的任务交到了东红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身上,经过多次会议讨论东红村制定了详细的搬迁方案。

搬迁当天,队员们分工合作,施家武负责沿江一带贫困户接送上车的任务。在搬迁车辆到达东红村山顶上车点后,除了东红村托克小组的李树荣家迟迟未到达外,其他贫困户都已到位。经过了解,原来是村民李树荣的女儿李芳珍因为患病,全身水肿,无法起床,村里的百姓都不敢碰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施家武,找来摩托一溜烟就去李树荣家了。看到李芳珍后,他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由于李树荣家居住在救护车到不了的峡谷半山腰上,不便行走,于是他发挥在部队的经验优势,找来了几根大木棍、木板,拼成了一副临时担架。最后施家武组织村民一步一步把李芳珍从峡谷边抬了出来,直到救护车旁,并跟着救护车把医院看护了一晚。后来医生反馈说,医院,这个人就活不长了。经过治疗最终李芳珍脱离了生命危险,痊愈后在县城整体搬迁的梨园小区居住。

寻找“速效救心丸”的施家武

年12月,东红村迎来了云南省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考核要求,开展了茅草房改造的贫困户都需要住到新房内。那段时间,每天凌晨5点驻村工作队就分头开展入住排查工作直到深夜。

在东红村路马托代小组的一户村民家中,有两位近90岁的老人和孙子一同居住,孙子为了挣钱长期在外打工,而两位老人因为白内障也几近失明,几年来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家茅草房的火塘,基本生活都是靠邻居照顾,也不知道政府已经给他们修好了新房。新房离老人现在居住的地方有近5公里的陡峭山路,仅凭两位老人自己的体力是根本到不了新家的。于是施家武叫上一位村委会干部,义无反顾背起老人就往外走。这段山路,老人在施家武背上很紧张,使得施家武总是找不到重心,本身就难走的崎岖山路走起来就更加困难。

当其他工作队员来到这家的新房时,施家武他们已经克服种种困难,一路将老人背到新房安顿下来。施家武还生怕老人们不适应,找来两件发给贫困户的大衣预防老人感冒。看到喘着粗气的他,满头大汗,衣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他搭着随后赶到的工作队员的肩膀用粗喘的声音说:“有没有速效救心丸?”队员们又好笑又担心。

第二天,施家武找来了村医为两位老人做了一次全身检查,确认没有大碍,才放心的把老人交给他孙子照顾。

笔者有话说

采访中,姜志武总是说,自己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五年来,女儿已经从牙牙学语到亭亭玉立,对女儿的承诺兑现得很少,愧疚难当,但是看到东红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绩又感觉非常欣慰。

他说以后他会和长大得女儿讲述:“全民小康”爸爸也是参与者的故事!被鲁地拉公司称为“皮哥”的施家武,乐观积极,却始终坚持着作为共产党员该有的责任与担当,在横断山脉沟壑纵横的金沙江峡谷的贫困村里奋斗着,奉献着!

在华电云南公司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这一路上,像姜志武、施家武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他们以最实际的行动时刻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着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因为有众多这样的共产党员默默地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无私奉献,我们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这一伟大目标必将顺利实现。

来源:鲁地拉公司

编辑:普钢、曾德平

责编:杨万翠

主办:党建工作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w/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