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驴友徐霞客在云南的名气很大,大到在云南如今的很多地方都会留下他的足迹、事迹。这种留存或故事、或庙堂、或壁画、或物品,无论种种关联,在耳濡目染中体现着这位大旅行家的时代印记。
徐霞客云南足迹
徐霞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足迹踏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所撰写的《滇游日记》13卷,约25万字,写云南的部分占了整个《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滇游日记》深深的影响着云南,或可称之为云南第一部旅游攻略读本。《滇游日记》有如今慕之者众的名胜,也有历史尘烟中的一方水土或一地风情,留下了一篇篇优美华丽的日记体。
木增土司设宴招待徐霞客
在一番详细,全面求证后,推荐出徐霞客游滇主要路线:崇祯十一年(年),徐霞客离开贵州西部边界,从亦字孔驿进入云南平彝卫(今富源县),过曲靖达昆明,从通海南下至临安(今建水县),折向东至阿迷(今开远)、广西(今泸西县)、师宗、罗平,抵黄草坝(今贵州兴义),西折回至曲靖返昆明。在昆明游滇池周围晋宁、海口、安宁温泉等地,后由筇竹寺北出富民,过武定、元谋、大姚、姚安、青华洞,上宾川鸡足山,畅游鸡足山一月之后,北上经鹤庆至丽江,从丽江又南回剑川、洱源、大理,看苍洱名胜;再从下关西行过漾濞、永平至保山、腾越(今腾冲),历览火山热海,边塞风光,从腾冲回折,经顺宁(今凤庆),蒙化(今巍山)、弥渡,再上鸡足山,应丽江木知府之请撰修《鸡足山志》,经三个多月后完稿。
徐霞客最喜欢丽江哪道美食
丽江是一座古城,历史上曾商贾云集,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滇西北商品集散地。走在丽江桥头街尾,貌似平常却满腹经纶的老人比比皆是,这里曾出过既是土司又是诗人的木公和木增。入夜,悠扬的纳西古乐在小镇的夜空中萦绕,小河边,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酒楼里觥筹交错,水里摇曳着艳丽的倒影,恍惚置身“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秦淮河畔;古城客栈带狼牙边的三角旗透着古朴,小河里摇摇晃晃飘过的河灯寄托着希望……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各家门前“家家流水饶诗意,户户垂杨赛画图”,小桥枕水,清泉汩汩,穿墙过院,一路欢歌绕城池。
在丽江,各家门前“家家流水饶诗意,户户垂杨赛画图”
年,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受丽江世袭土司木增的盛情邀请来到丽江,在徐霞客15天的“丽江日记”中,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丽江古城与众不同之处的独特思考与审视眼光。《徐霞客游记》为丽江留下了余字的珍贵史料,因此,徐霞客可以称其为丽江古城知音第一人。
在丽江,貌似平常却满腹经纶的老人比比皆是
在丽江,马帮文化融入当地文化
徐霞客到丽江,木增土司“设宴解脱林东堂,下籍以松毛,以楚雄诸生许姓者陪宴……大肴八十品,罗列甚远,不能辨其孰为异味也。”徐霞客笔下的“大肴八十品”,或许是现在丽江的“大三叠(滴)水宴”。第一叠(滴)是茶水、甜品,有丽江粑粑、束河米花糖等16个小碟;第二叠(滴)是下酒菜,有摩梭瓤猪蹄、香油鸡豆粉皮等12种;第三叠(滴)是汤水和热菜,有柳蒸猪头、芸豆牦牛掌、腌牦牛舌等16碗(盘),“三叠水”加起来共44个品种,因为品种太多,有些菜(特别是第一叠“餐前点心”),只是摆个样子,很少有人去动它。这样的宴席是官府宴,做接待可以,老百姓无福享受也没必要去品尝(当然腰缠万贯者例外)。
丽江粑粑让人唇齿留香
在丽江,徐霞客不仅是木增土司的坐上宾,更喜欢四处探访,于是,他发现并吃到了丽江粑粑,有文字为证:“油酥面饼,甚巨而多,一日不能尽一枚”。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油脂厚重,主要是擀面制作生胚时要不断抹猪油,擀成一块块薄片后又要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芝麻、核桃仁等馅料,擀成圆饼状,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黄色制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因放置数天都不会发霉,过去曾经是马帮商队备用的干粮,也倍受出门人的喜爱,可以带着出远门或将它作为礼物馈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只要吃的时候随便蒸或烤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丽江粑粑还分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要是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无穷。
远的不说,就从徐霞客的文字记载算起,丽江粑粑已有多年历史。如今“丽江粑粑”没有当年那么大,不过仍是当地招待宾客的佳品和旅游者必尝的风味小吃。
丽江粑粑因油脂厚重,不太符合现代人“少油少盐”的健康要求;不过丽江粑粑还有一个孪生兄弟——水焖粑粑,你可放心吃。它制作的方法是:先把经发酵的面或干酵母与面反复糅合直至均匀,待面发透后,呛入适量干面粉,再用擀面棍擀成圆饼,锅内加水烧开,将面圆饼放入锅内的甑子竹垫上,盖上锅盖焖,10多分钟后起锅,蒸出来的粑粑热气腾腾,有股很纯的麦香味,软糯回甜。年8月1日,丽江在一个直径为7.2米、高2.2米的“状元龙竹甄”中一次蒸制了个丽江粑粑,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证。
丽江水焖粑粑
水焖粑粑还有一个传说,以前丽江民间有句话叫“媳妇好不好,就看粑粑擀得圆不圆”。九河乡的白族女子第一次去男方家就要做一个水焖粑粑给男方家人吃,男方家老人就观察该女子手法是否娴熟,面饼擀得圆不圆,味道纯不纯正,以此来衡量找儿媳的标准。
结语
徐霞客与云南的故事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他对云南的各方面贡献是很大的,时光虽然在飞快流逝,我们不能淡忘这位大旅行家,写此文以表敬仰、怀念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w/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