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丽江市 >> 丽江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文化丽江普济寺

来源:丽江市 时间:2021-11-12

在距离丽江古城5公里的普济山腰,有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普济寺,藏名“塔贝兰增林”,意为“解脱修行苑”。现今的普济寺由大殿和几院僧房组成,大殿覆盖铜瓦,是民国26年(年),由住持圣露活佛重修,大殿用募捐所得资金以及丽江商人李达三等信众大力支持覆以铜瓦。

时间打磨了普济寺的每一个角落,幽深的小巷,斑驳的院墙,色彩模糊的壁画,都静谧在岁月里,让人感到久违的平和,喧嚣和人世的烦恼就这样被隔离在了寺庙的院墙外。

普济寺

在距离丽江古城5公里的普济山腰,有一座藏传佛教寺庙普济寺,藏名“塔贝兰增林”,意为“解脱修行苑”。建于乾隆36年(年)的普济寺虽然是藏传佛教寺院,但自建院就与纳西族有着密切的渊源。

乾隆36年(年)普济村人喇嘛一世活佛登僧主持创建普济寺,登僧俗名和典,纳西族,普济村人。他在丽江福国寺为僧时,深得四宝法王器重,告诉他:你的前生是一位罗汉,如果你愿意,应在普济村后建一座喇嘛寺,于是,和典在普济村后山建了普济寺。登僧80岁圆寂,之后普济寺的二、三、四世活佛均为纳西族。

现今的普济寺由大殿和几院僧房组成,大殿覆盖铜瓦,是民国26年(年),由住持圣露活佛重修,大殿用募捐所得资金以及丽江商人李达三等信众大力支持覆以铜瓦。20世纪三十年代末,丽江商人李达三在永胜办了个铜厂,信佛的他,怀着一片虔诚之心,从永胜驮运来生铜,在丽江古城打铜街打造出一张张铜瓦,一片片覆盖在普济寺的大殿屋顶,使普济寺在山林中熠熠生辉。

普济寺铜瓦殿是目前与昆明金殿同时幸存的铜瓦殿。铜瓦殿矗立在高高的台基之上,整体建筑十分精巧,充分体现了汉、白、藏、纳融为一体的建筑艺术风格。

普济寺没有大寺庙宇的器宇轩昂,却是一步一景,院内有两株多年的古树:云南海棠,海棠树苍老遒健,虬枝横溢,尽管岁月在树干上留下的深刻印记让老海棠有点不堪这一树繁茂的花枝负重,但年年春天绽放的花朵还是会按时来聆听普济寺的钟声,似乎这是一个与佛的约定。

时间打磨了普济寺的每一个角落,幽深的小巷,斑驳的院墙,色彩模糊的壁画,都静谧在岁月里,让人感到久违的平和,喧嚣和人世的烦恼就这样被隔离在了寺庙的院墙外。

17世纪七八十年代,木氏土司在其领地内滇西北广建喇嘛寺院,同时由原来仅限于土司府衙信仰的喇嘛教允准百姓信仰,在清王朝和木氏的推动下,百姓中出现了以出家为僧当喇嘛为荣的风气,清朝文化名人吴大勋在《滇南见闻录》中记载“丽江之夷人,凡有三子,又令一子为喇嘛”。而在普济寺所在的纳西族村普济村更是一个佛教圣地。

正是这个原因,木氏土司把制作部藏文版大藏经《甘珠尔》木质雕版的盛事交给了普济寺的村民,村民虔诚地完成了部大藏经的木质雕版,在交付木氏土司前用红泥水印制了第一版大藏经,今天这部用红泥水印制的大藏经经历时代风雨还残留下了珍贵的几页,目前保留在了普济寺里,而用这套雕版印制的全套大藏经被木氏土司供奉在了拉萨的大昭寺里,存留至今。透过残缺的经书,清晰的印记,我们依然能够体味人们当年的那份虔诚。

在历史上,让普济寺名声鹊起的是四世活佛世都登僧旺波,简称圣露,藏语意为智慧。圣露活佛生于清同治十年(年)一个丽江白马里金龙村的书香世家,7岁被迎请至普济寺行坐床大典。年轻的圣露辗转到青海、拉萨学法修行,表现出不凡的智慧,民国2年,圣露一番周折回到丽江,重修普济寺,让修缮一新的普济寺名声远扬。而圣露在之后的日子里宏修净业,积极培养佛学弟子,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成为一名爱国爱民的佛教大德。在年和年被国民政府两次邀请参加宣讲爱国经、主持超度抗战阵亡将士法事。被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授予“普善法师”“呼图克图”名号。

圣露活佛一生夙具慧根,戒律精严,为护国之宣说,寒暑无辍,深受道俗信仰。一个纳西族活佛在历史上有着如此的作为和地位,在藏传佛教史上是不多见的。年圣露活佛病逝于重庆,骨灰由专机空运回昆明,由丽江各寺僧人接回丽江安葬在了他生前主持的普济寺里。

据史料记载,圣露活佛的丽江弟子用白色和青色条石在普济寺旁为其修建了丽江最大的灵塔,今天,这个灵塔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风雨中,只留下一片被松林包围的空地,几块当年修建灵塔的条石散落在这里,条石上雕刻的几只狮子仍旧静静的守护着这块土地。如今,圣露活佛灵塔遗址上方迁建了普济寺第一二三世活佛的遗骨灵塔和16世东宝活佛的遗骨灵塔,让纳西族历史上几位活佛跨越时空相聚在了这一方生养他们的土地上,用他们的善愿继续护佑这一方水土。松林风阵阵,吹起风马旗一遍又一遍,用心静听,似乎能听到他们许下的一个个善愿。

统筹|《古城之窗》编辑部

版式|刘文湘责编|姜华宾

主编|和书兵终审|刘万宝

监制|和丽芳总监制|和慧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业务邮箱:gcrm

gcrmt.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c/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