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发布
党政动态
丽江热线APP
北门社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缓冲区,有着得天独厚人文环境和地理优势。改革开放后,北门社区迁入了大批居民,甚至还有外国友人。如今,全社区居住有汉族、纳西族、回族、藏族、白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占总人口的80.6%。长期以来,北门社区的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用心浇灌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今年66岁的哈太平和妻子马琴瑞已经在北门社区生活了22年,他们是来丽江居住的回族中最早的一批。作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传承人,哈太平在古城经营的哈记牛肉馆有着80多年的历史,也承载着一代人的味觉记忆。年他从古城五一街迁居至北门社区,这20多年来,他对民族团结有着深刻的感受。
哈太平和妻子马琴瑞
云南省第一批回族厨师职称进修班第三排右二为哈太平
“我们回族的习俗是不喝酒不抽烟的,我原来以为有些人会不知道,但是其实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的。只要来我家做客,他们都不会抽烟喝酒,很尊重我们的习俗。”哈太平说。在日常生活里、在邻里的尊重中,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践行着“民族团结一家亲”。
据古城区大研街道北门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林军介绍,自古以来,北门社区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社区内有相当数量的回族同胞,因此当时的丽江县政府就在北门社区划归了一片土地,方便回族同胞举办自己的节日活动。这座清真寺就是在年建立起来的,当时的规模是60多平方米。年,清真寺扩建修缮,规模达到了多平方米。
这座丽江古城清真寺就隐匿在重重叠叠的树影之下,这是丽江建成区域内唯一一座清真寺,这也成了丽江回族同胞庆祝民族节日重要场所。“不仅仅是社区的回族同胞会来这里参加活动,在丽江境内的回族同胞,甚至来自五湖四海的回族游客都会慕名而来。”古城区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文康告诉记者。
如今,社区按照“不同的风俗、共同的风尚”方式,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全力维护居民各项权益。每逢回民的盛大节日,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社区回族居民都会共庆自己的节日。
回族同胞的圣纪节
“我们社区民族众多,大家有不同的思想文化,但是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一家人,所以可以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理解。虽然民族不同,但是我们的心都是紧紧相连的,我们清真寺的门也是敞开的,欢迎其他民族的朋友来清真寺参观,了解我们的文化,互相交流。”丽江古城清真寺阿訇王清泉说。
从左至右依次为马文康、王清泉、王远林
如今,清真寺已经成为了丽江回族同胞婚丧嫁娶的重要场所。最开始的几年,因为民族交流的局限,参加宴席的人大部分为回族同胞,近几年民族融合发展越来越好,宾客当中也少不了其他民族同胞。
回族同胞的圣纪节
古城区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马文康告诉记者:“按照我们回族的习俗来做客是不能吃猪肉不能喝酒抽烟的,最开始那几年有些人只知道不能吃猪肉,现在基本来参加宴席的客人都知道了我们回族的习俗,也会按照俗成尊重我们的习惯,我觉得这也是民族团结当中互相尊重的体现了。”
如今的北门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敞开怀抱迎接着不同民族同胞和许多国外友人,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全力维护各族居民的各项权益。每逢纳西族三多节、白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回族圣纪节、傈僳族阔时节等少数民族重大节日,社区少数民族居民都不分彼此相互邀约到居民家中做客,共庆自己的节日。
回族同胞和社区居民一起制作中元节河灯
小小社区却有着暖暖的民族情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正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个缩影。
记者/杨四娟李琳瑛
编辑/雷凤娇
责编/和众学
热线电话/—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c/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