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世界、文化品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好学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悬梁刺股、凿壁偷光、萤囊映雪、岳飞学艺、厉归真学画虎、闻鸡起舞这些事例无一不证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传承和发扬中通过不断学习,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今天,我想以《孙权劝学》为题,从劝学到好学再拓展延伸到民族国家的层面上,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己民族文化、热爱国家的思想。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思想文化价值: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标准课程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同时文章倡导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2.教材编写意图: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本课紧扣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这一要求,同时新教材将文言文分散在每一单元中,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与积累文言知识,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课本注释,读准并理解字词。运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反复吟咏《孙权劝学》并掌握朗诵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
三、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四、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五、教学策略
(一)策略:
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初中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并采取启发引导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力亲为,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更好的将知识进一步内化。
(二)教学方法
1.朗读体会法
2.学案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4.拓展延伸法
(三)学习方法
1.朗读体会法,请学生用多种朗读方式走进文言,从而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学案学习法,通过学案提高了教学效益,将课堂效益最大化。
3.合作探究法;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4.拓展延伸法,将丽江本土的东巴俗语作为本土教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最大化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用具
PPT课件、教学视频一段、音乐一段、学案一份
八、学情分析
1.学生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和逆反心理越来越强,因此教师要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障碍分析:
这节课教学的对象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学习过《咏雪》《诫子书》《陈太丘与友期》等几篇浅显的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已有一定的积累,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九、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信息共享
1.展示图片“天雨流芳”(纳西语,汉语意思是:读书去吧!),导入新课。
2.信息共享,播放《吕蒙人物百科》,请同学介绍文章相关人物及作家作品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电子白板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课本注释,读准并理解字词。运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反复吟咏《孙权劝学》并掌握朗诵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开卷有益)。
2.初读课文,正音解字。
电子白板出示生字词,学生利用开火车逐个朗读,老师适时纠正。
3.结合注释,整体感知。
请学生结合注释,感知课文。
(三)结合学案,探究展示
1.出示问题,再读课文。
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展示问题: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分发学案,小组合作探讨。
整个活动利用学案明确学习内容,组织有效的讨论,构建有效课堂。
3.交流收获,展示体会。
本环节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并表达自己对文中各个人物形象最真实的体会。
(四)角色扮演,其乐融融
1.自由朗读课文,揣摩文中人物对话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2.分角色朗读,感悟人物情感和性格特征。
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做到入境入情。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更加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五)校本研发,东巴劝学
请学生交流准备的相关劝学的东巴文字素材,推荐代表展示本土劝学的素材,突破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六)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鲁肃见证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2.积累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3.播放音乐,升华情感。
播放(明)杨慎《临江仙》,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再次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七)劝学之效,笔尖绽放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将学习完本节课的感想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份以“劝学”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或者其它形式的作品张贴在班级展板,来勉励自己立志做个勤奋学习好青年!
十、板书设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开卷有益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十一、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END
作者简介
金宝,云南省教学名师杨益华工作坊成员,一名热爱语文,并在教育之路上求索的平凡的寻梦人。
如果你热爱语文,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生活,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c/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