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毕业季,一群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们纷纷迈出校园走向社会,他们有的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力求稳定,有的到处投递简历进企业、进公司实现自身价值,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创业,坚持梦想、挑战自我,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届毕业生刘思叶就是一位坚持梦想选择创业的“95后”,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同龄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应该敢闯敢干,坚持梦想、坚持做自己。
在位于北门坡的丽江大学生创业基地有几间售卖鲜花饼、茶叶、菌类等土特产的店铺,这里的商品和丽江其他的商铺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这里的老板是刚毕业的“95后”,有的还是大二的在校生,虽然年纪都不大,做起生意来却井井有条。
丽江大学生创业基地是政府和学校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开展的扶持项目,刘思叶是丽江大学生创业基地的负责人,目前为止这个团队共有7人。他们来自黑龙江、贵州以及省内的昆明等不同的地方,因为共同的梦想而走到一起。年7月他们开始创业,因为看中丽江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良好的市场前景,决定做土特产销售。另外,团队的成员本身就是学经济管理专业,所以也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就这样,一群年轻人就开启了创业之路。万事开头难,在运营前期团队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当时他们还是在校生,成本资金有限,请不起装修工人,也买不起过多的材料,只能去二手市场淘些便宜货。装修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自己动手,只为积累一点装修经验。最终通过努力,第一家铺面终于成型,这为他们后来的创业道路打下基础。
大学生创业基地负责人刘思叶:实际上在做这个事情的时间里,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成本基本上是为零的,所以当时除了企业给我们提供免费的店铺,还有外界的一些力量来对我们进行货物的建设,一开始的装修我们来自己搞,去给人家当临时工,免费给人家打工去学习,缺少柜子我们去市场外面捡,还有就是去二手市场淘,淘回来以后玻璃这些我们都是自己装。
虽然有了自己的店铺,但是后来遇到的困难却接踵而至。作为在校生,他们要一边上课一边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杂事。由于初入社会经验不足,在销售过程中也听到客户们各种质疑的声音,而惨淡的生意也没有击垮这些年轻人,他们理性对待,选择在逆境中成长。慢慢的积累经验、寻找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的时间他们从1间店铺扩张到8间,产品种类也变得多样化,收入也大大提高。
大学生创业基地负责人刘思叶:现在我们单这个干货的销售额一年能够达到万左右,甚至按照这个增长模式的话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团队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在足够接触了这个行业之后,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去运作这些事情,包括接洽的一些货源,针对我们的一些客户,制订具体的营销模式、营销方案,去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让每一个人在这个创业中都能够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刘思叶来自昆明,昆明相对丽江而言或许有着更大的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作为团队里唯一已经毕业的成员,他依然选择留在丽江。他认为这个团队就像个大家庭,他想和团队一起将丽江的特产卖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大学生创业基地负责人刘思叶:丽江其实是属于机会更多的地方,在这个人口不多的城市,每年的游客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这些游客里有着我们的机会,让我们在这个地方做云南特产,能够让我们这些特产通过全国各地的游客,将这些产品带到全国更大的平台,这样的辐射也能够扩大一些我们的客户群体,所以说在毕业之后会继续选择留在丽江,和这个团队一起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也希望通过这个团队愈走愈远,将我们现在所做的东西做得更好。
和大部分毕业生一样,刘思叶也曾被父母要求去报考事业单位、公务员,但是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他依然选择了梦想。也许在创业的道路上会布满荆棘、会有辛酸与汗水,但是对未知的未来他充满了好奇,也准备用自己年轻的资本放手一搏。
大学生创业基地负责人刘思叶:因为总有人问,我们创业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其实,想来我们没有钱,也没有经验,但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人还有时间,因为我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我们最不怕投入的就是时间,在年轻的时候敢拼敢闯,如果失败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再来。
他们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张店铺,加大线上线下的销售力度,并成立公司,以优质的产品来树立品牌形象,成为大学生创业之路的品质象征,我们也祝愿这群怀揣梦想并坚持梦想的年轻人能够梦想成真。
记者/秦文静和玲珰(实习)
责编/和众学李铁
监制/和红军和丽星总监制/段成坤
新闻热线/—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秦文静和玲珰(实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c/3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