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恐怕是我推荐的这七大景点当中最难写的了吧。作为历史上丽江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其起源和发展历史、其现状和未来,随便写写都是长篇大论。
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土生不土长的丽江人,没什么事我是不会去丽江古城的;即使有事,能不去我们还是不愿意去丽江古城;即使去了古城,能少逗留也不大愿意多逗留。
这是为什么?因为交通太不方便,一是停车不方便,我在历史推送的文章中专门有一篇《丽江古城停车攻略》,就是因为停车难而且贵(5元一个小时);
二是即使在周边找到车位,距离你要到的地方其实也只能步行,因为古城全部是石板路,禁止自行车、电瓶车通行,连推行都不可以。所以其实拉杆箱是没有用的,得用肩扛;
三是古城太大了,而且道路毫无规律可言,即便我这种土生不土长的丽江人,如果深入到古城还是分分钟会迷路的;
四是进去了也没什么值得观看的,因为基本上没太多丽江特色的店铺,除了个别东巴纸铺、古乐团、个别街边卖凉粉的老太太,基本上丽江古城的店铺跟阳朔西街、凤凰古城、平遥古城的店铺里卖的东西没什么区别:披肩、鲜花饼、张飞牛肉、手鼓、麦芽糖、酒吧、(连咖啡馆和茶馆都是极稀缺的,因为这里人流量太大,没法停供一个给您休闲的场所,除非您的消费够高)。
酒吧里的男歌手唱着靡靡之音,仿佛一个个幽黯的怨妇,每隔20米就有一家手鼓店,里面统一播放的歌曲都是在快手暴红的《小宝贝》……由于铺租过高,本地人是舍不得住在古城的,拿来放租多好,所以没有原住民,这是一个全国乃至全球人经营的古城,无论在丽江古城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基本上跟丽江本地人没什么关系,因为,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江湖(当然,出了事,锅还是要背的);
商品价格都非常低,我一直诧异这些店铺是如何生存的,直到发现即使是5元一个的鲜花饼、15元一大块的披肩,这么大的人流量,每天的销售额都能有好几千元……
商业化、商业化,我们一直都排斥和不喜欢商业化,花钱来旅游无非就是找个远离喧嚣的人间净土。但,如果您知道了丽江古城的来源,就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因为,丽江古城本来就是个商业聚集地。没有商业、没有马帮、没有茶马古道、没有驿站、没有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就没有丽江古城的辉煌。了解了这一段历史,您大概就知道您只是从大上海来到了小上海,所以商业,一直是存在于丽江古城的灵魂。
唐代《蛮书》卷二记载:“有吐蕃到赕(今丽江)贸易”,“大羊多从西羌(今川、青地区),铁桥(今丽江塔城)接吐蕃界,三千二千口将来贸易”;古东巴经《多格绍》讲述了藏粗匆本(生意官)带来的白毛毡被野生的黑犏牛所吃,所以请求纳西多格庇佑,多格做法下雪让黑犏牛饿死,匆本得以找到犏牛尸体从而找回了白毛毡;
明朝的茶马互市政策期间,《太祖实录》、《仁宗实录》、《宣宗实录》均记载了纳西花马国(又称华马国,即今丽江)向朝廷上贡马匹的记录,“洪武二十五年()二月甲寅,丽江知府木初来朝贡马。赐绮、帛、钞币有差”(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从刊第四卷》)丽江作为明王朝的要塞“守石门(石鼓)以绝西域,守铁桥(塔城)以短吐蕃,滇南籍为屏藩”。
《徐霞客游记》:“其(是指奉木老爷木增之命接待徐霞客的通事和先生)父乃奉差入都,今以居积藩货为业”,“其(丽江)北胡贩商,与西北大宝法王往来之道,皆为其(忽必烈部下)所中阻。乙亥(崇祯八年,即年)丽江出兵往伐之”,可见一旦滇藏贸易受阻,木土司就会发兵护卫;
清王崧《道光云南志钞。边裔志下。西藏载记》:中甸(今香格里拉)于康熙八年为达赖喇嘛所窃据,自立营官,征其籽粒,而已皮革等物资青海……顺治二十七年,达赖喇嘛求互市于金沙江,总督范承勋以内地不便,请令在中甸利市,诏许之……丽江、鹤庆、剑川之行贾其地者,每岁以二月往,次岁六月始归,借获厚利借以起家。所产则藏绸、藏茧、削毨、氆氇、皮革、茜草、红花、催生石……
随着以茶马古道为主线的纳藏贸易的日渐繁荣,清代丽江的商贸市场已将有相当规模,并成为“雇脚转运”货物到藏区的商贸中转站。这时候,大研(丽江古城)已经初具规模了。据乾隆版《丽江府志略》记载:“(丽江)府城市在城西关外大研里,湫隘嚣尘,环市皆肆。商贾之贩中甸者,必止于此,以便雇脚转运。”
乾隆三十八年在丽江任知府的吴大勋在其所著的《滇南见闻录》中写道:“郡城西关外,有集场一所,(四方街),宽五六亩,四面皆店铺。每日巳时,男妇贸易者云集,薄暮始散。”
至年,国民政府特派员刘曼卿《国民政府女密使赴藏纪实》中是这样描写丽江古城四方街的:“丽江市镇,纵横四五里,房屋栉比,人烟稠密,市之中心有四方街者,为最繁盛之所。沿街多堆积碗糖、盐块以及洋货、布匹等物求售。
彼等顾客除本地人外,则以康、藏人为最多,盖年来康、藏、滇商业中心因战争影响已由阿墩而移至此地矣。每年七八月之交,例须举行骡马会。康、藏商贾云集,名驹绝足来自远方,吉日良辰,驰骋于广野之间……”
“七七事变(年)后,我国沿海城市相继沦陷,中断了国际贸易,依靠西南地区的滇缅公路进口,但运输进来的货物有限,因此,滇藏茶马古道上的贸易便日益繁荣了起来。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滇缅公路被截断,所有的港口受到了日寇的封锁,国际贸易通道仅剩下从滇川出发经拉萨再到印度这条茶马古道……
丽江一时万商云集,来自北京、山东、四川等地的商人也到丽江经商,形成了滇藏贸易的极盛时期……源源不断运入丽江,最盛时期,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四大国家银行以及益华、富滇银行、矿业银行、合作金库、兴文银行等……这些大商户都曾在印度、拉萨、成都、重庆、昆明、广州、上海、北京、香港等地设过商号或常驻商务人员,因此,当时有人称丽江古城(大研镇)为“小上海”(周发春《纳藏贸易概况》载于丽江县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丽江志苑》)
通过历史的长河,再坐到一米阳光的酒吧里,喝着咖啡,听着吉他,翻着书,您应该不会再感到有什么大城市来的优越感,无论您的职业是金融、法律、国际贸易、物流?物流?您居然在丽江古城大谈物流?也许您坐的地方,几百年前原来就是马帮“房东制贸易”的蛮店,是古代物流的始祖,也就抗日战争期间唯一的国际贸易物流渠道。
所以,如果不懂历史,你也许会嘲笑丽江古城的商业化,懂了这一段历史,才会明白贸易,如果说高原水乡是丽江古城的血液,那么商业贸易才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所以古人教训得好:天雨流芳!(纳西话的意思是:去看书吧!)转载请注明:http://www.lijiangzx.com/ljsxc/3579.html